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全面参与
2016-10-21胡娅
胡娅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把他们培养成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品质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就会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活化教学内容,主动构建活动型的课堂,做到课堂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为达到让学生全面参与的目的,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
一、利用综合积分,激发学生兴趣
为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品社课的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综合积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凡是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完成课后习题,表现好的加分。在课外,能将所学的知识化为行为习惯,做有利于学校、班级、别人的事。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加分,积分的制订。采用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原则。经班委决定后给予公布,由班干部根据标准掌握,采用一月一小评,一期一终评。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评为“文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非常重要,只有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化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我家的故事》这一节课时,我出示了我们班几位学生的家庭照片和生活照,边播放边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家庭都有许多的故事,每个家庭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很多同学的眼球被熟悉的脸庞一下子吸引过来了,在这节课中,看到这几位同学被展示出来,其他同学都跃跃欲试,积极讲述自己的故事。有人说到:“前几天晚上,我闻到老爸身上很臭,仔细一闻,原来是香烟味。我就跟老爸说,老爸,今天我听说了一件事,讲给你听好不好?有一个家很奇怪,全家人都得癌症了,就他家的爸爸没得癌症。你说奇怪不奇怪?我爸就问,那有没有说什么原因?我就说有啊。原来他家的爸爸抽烟,其他人都不抽烟,但是其他人都是二手烟闻多了,才会得癌症,所以,二手烟比一手烟更毒!我们教室的黑板上也是这么说的,二手烟对小孩的危害最大。老爸,为了我的健康,全家人的幸福,请你戒烟好不好?我是威逼加利诱地让我爸答应了。现在家里已经闻不到香烟味了。”可见,适宜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以身作则,注重细节导行
记得在师范读书时,老师曾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是一个态度非常认真的老师上课,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再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全部一文不值了。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毁了你精心设计的课堂。当时我们一笑了之,但我心里一直牢记着这个事例。
从此,在走向教育岗位后,就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因为我深深的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
在一次校运会上看得出孩子们兴致很高,叫我感动的并非精彩的比赛场面,而是有一组同学赛完后时,非常真诚地、由衷地对下一位同学说:“加油!加油!”这完全是他们自发的,没有教师刻意地教他们这么去做,也没有人引导或者提醒他们,他们就这么做了。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的做作或矫情。他们的纯真善良,是最值得我骄傲的!
当运动会结束时,同学们看到有垃圾,在班长的带领下很快“风扫残云”让整个操场焕然一新。
三、随时关注生活,巧从细节入手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可以信手拈来,只要有一点时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失败。
新接班,我发现学生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我打我了,某某洗手没关水龙头……但是他们不会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某某安慰了同学、照顾了同学……孩子们不会发现身边的好事,不会寻找身边的快乐。于是,我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分享快乐”的活动。我打印了一张表格,每天利用谈话课时间请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能带给大家快乐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凡是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同学以及事例中涉及到的令大家觉得快乐的人物都在表格里,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比一比,看一看,谁的五星多。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正确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品德培养中最基本的,与其做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不如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享受生活,这样你自己也愉悦,学生也快活。比如,在《家有喜事》一課中,上课前,笔者喜气洋洋地走进教室,兴奋的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家中的喜事,学生们一下被感染了。笔者随机问道:“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你家的喜事肯定也很多,谁能说一说让我们共同分享?”学生们踊跃举手,兴致勃勃地争着上来介绍自己家的喜事。教师用“真为你高兴”、“祝贺你”、“为你喝彩”等来表示肯定,学生很快就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习角色。
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我们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是贵在坚持,把习惯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重视习惯的力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从细节入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将让终身受益,凡是有我任品社课的班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都带着自觉的行为,其班级也常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