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秉县山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
2016-10-21黄庆国
摘 要: 贵州农业的优势在特色,施秉县的农业优势亦在特色。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状况,就要发展山地特色的、适应现代的农业。但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也为施秉县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提出了挑战。为探明施秉县山地农业的特点及山地条件下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笔者从施秉县资源状况、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发展思路、应对策略等方面对施秉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施秉县 山地 现代农业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088-02
贵州农业的优势在特色,施秉县的农业优势亦在特色。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状况,就要发展山地特色的、适应现代的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山地现代农业虽有了新发展,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尚难迈出大步伐,农业突破性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施秉县资源状况
施秉县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全县辖4镇、4乡共6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921个村民组。总户数40899户,其中农村户数32385户;占总户数79.18%,总人口16.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37万人。全县耕地面积32.24万亩,林牧用地140.93万亩,人工草地5.2万亩,其他农用耕地12.32万亩。近年来,施秉县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开发山地资源,确立了“三种一养”(种烟、种药、精品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山地高效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有了一些发展,但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很多因素,制约了资源利用率。
二、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1.客观条件的制约
1.1自然条件恶劣。施秉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大多山高坡陡,域内沟壑纵横,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层较薄,肥力较瘦。
1.2产业支撑脆弱。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畜牧业产业的集群尚处于起步阶段,带动力不强,产业创新能力不高。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产业化才正在起步过程中,农产品质量不高、开发水平低,精加工品少,附加值低,尚没有打造出一个品牌。
1.3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我县的山地特色产业,比如猕猴桃、水晶葡萄、何首乌、种桑养蚕等还存在产业总量不大的问题,脆红李还在种植阶段,尚不能成为支撑一方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其他特色产业尚未形成。
1.4农村劳动力不足。受打工潮的影响,农村普遍外出打工人口數量巨大,而最后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老人或妇女或儿童,这样就很难打破传统农业耕作方式。
1.5基础设施薄弱。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水利设施保障力弱,水源和水利设施差,使农作物抗旱抗涝得不到保障。
1.6融资渠道匮乏。虽然农村信用社搞的农户小额贷款在各个乡镇已经开展,但小额贷款服务方式和手段都很落后,并设定了很多限贷条款,农业发展所需资金周转的金融筹措渠道薄弱,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服务的广度深度上没有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而作为政策性支农作用的农业银行支农作用弱化,亟需政策扶持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2.主观因素的制约
2.1农民发展意识不强
农民接受先进技术能力弱。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都已经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数是文化水平低下的老人或妇女,积极主动接受农技知识培训的思想意识不高,接受农技新知识的能力弱,对解决农业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不惯于思考,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适用技术在农村推广难,实际推广面少,农产品综合效益不高。
2.2农牧户种植、养殖技术和经营观念滞后
一是因短期收益不稳定或者出现下降趋势,一些农牧户此时不能积极地查找原因,反而出现放弃发展的现象。以农业中的种桑养蚕为例,在我县杨柳塘镇的种植户中存在一种现象,由于相对滞后的信息引导,不适宜的经营方式,导致农户收益受损,致其出现的放弃发展想法。二是不能有效利用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三是不成规模的经营方式,为设施农牧业的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2.3土地流转难度大。农业要做大,必须要有基地,土地必须要连片,要有相关规定保障土地的有序流转,进行有规划性地轮作,形成优质化种植。
三、发展思路
1.坚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方向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要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上做文章。总体要求是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始终坚持走突出特色、绿色生态、增效增收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子;始终立足我县山区土地、气候和生态优势,开发山地资源,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山地农业上下功夫;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的发展理念,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在特色农业上下功夫。
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在稳定发展粮、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提高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
做强主导产业。重点做大基地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做强主导产业“一带一廊,一村一品”。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具有我施秉特色的旅游村寨,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
3.突出质量建设,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县
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县生态、气候和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报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比重
4.深化改革,创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切实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5.加快园区建设,搭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大平台
充分发挥牛大场中药材现代高效农业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城关新红至甘溪望城精品水果产业园区、马号乡立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云台休闲观光农业园区4个省级农业园区在集聚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方面的平台优势,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先导区、体制创新试验区、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区,做到“以点带面”。
6.支持构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
在健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上,大力支持我县发展生态畜牧业、烟草、蔬菜、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特色食粮(小米、饭豆等)等产业,形成一批生态环境友好、地域特征突出、竞争力强、贡献率高的特色优势产业。
遵循山地经济规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从我县农业自然条件的实际出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用开放的视野、市场的眼光、科技的手段来看待和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我县农村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四、应对策略
1.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把山地特色农业开发作为农业上新台阶的主攻方向。事实证明,解放思想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贫困山区经济落后,发展基础薄弱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发展的条件是可以创造的,关键是领导对山区要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要真正解放思想。树立不甘落后、团结想上、开拓进取、加快发展的精神,从而带动山区的人民群众也跟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加坚定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思想,形成一个内在动力,从而加快施秉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2.突出重点,发展优势产业
围绕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建设具有特色的粮食、水果、养殖等一批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打造品牌,壮大农业加工业
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鼓励农民种植养殖产业大规模化,积极发展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办法,立足特色优势产业,聚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办法,建设了一批辐射带动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才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4.抓好示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通过宣传发动、农民自愿、行政引导与技术服务相结合,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办法,抓好示范样板建设。一是建好生产基地。二是抓好技术创新示范。充分利用和调动农业科技干部、驻村干部等力量,结合百万农民党员大培训、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技术进农家等活动的实施,开展深入乡村的技术培训,把技术传到千家万户,为发展规模效益农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5.科學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发展施秉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必需从长计议,系统筹划。一是找准目标定位。主动顺应旅游消费新趋向,坚持把山地休闲农业作为推动传统山地农业转型发展的新抓手、丰富乡村旅游的新载体、提升秀美乡村建设的新亮点、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设成为黔东南州重要的山地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立体布局山地特色产业,着力构建施秉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参照施秉县政府工作报告.
[2]施秉县人民政府网、施秉县百度百科、中国漂城施秉等网站.
作者简介:黄庆国(1978.3-),男,苗族,中共施秉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党史、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