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
2016-10-21郭增强
郭增强
摘 要: 我国的社会正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文环境更新,都有着更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文化来源,而日渐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使得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难度逐渐增加,怎样创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过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与社会发展伴生的实际理念,本文将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其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实际的管理问题,针对性的找到解决对策,从而达到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 公共图书馆管理 重要性 问题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055-01
前言
哲学有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社会形态已经逐渐稳定,城市化的进城也逐渐加快,人民群众的经济水平上升到一定层面,使得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涨,图书馆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为人民群众带来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服务,日渐提高和平稳的经济基础使得人们的上层建筑要求更高。因此,在进行公共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以及各个省市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贴合生活实际和人民全需求的创新,加之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也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城市居民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势在必行。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概述
1.概念
广义的以人为本理念是社会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传统的发展观注重以经济快速运行为主体,只求GDP高速增长,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发展的观念逐渐从经济转变为人类本身需求,以物质为本的发展观被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替代。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最早管仲的《管子》中提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治国之道当以人为本,在其他管理中亦如此,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同样需要根据人民群众本身的需求入手,找到符合当代特征的管理途径,确保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获得更高的文化水平。
2.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
文化是国之根本,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群众创新意识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道德的健康发展,在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中,公共图书馆可谓是重中之重,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精神文化服务,而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获得良好的内部管理,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具特点的服务,以人为本理念在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体现出人在社会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性,从以人为本理念的概念中可知,其注重弘扬人民群众的个性特点,从人类的阅读习性出发,若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渗透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势必优化群众阅读体验,使人民群众更加喜爱在公共图书馆中获取文化,也规范了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和图书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
二、当前公共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费问题
在进行公共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最首要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虽然公共图书馆是一项城市基础设施,充当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角色,不以盈利为主,但也导致了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支持难以保证,不仅如此,公共图书馆并不是与建设初期相同而一成不变的,需要以社会发展为支撑,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立足点,不断增设图书馆内的相关设施,如书籍资源、电子阅览设备、空间、服务设施等,这些设施的增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造成了运营成本的提高。另外,人员、办公物品等已存在设施的日常维护同样需要资金,因此,公共图书馆的目前管理中,经费问题是最主要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制度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制度问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目前都依照较为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内容相对机械化和单一化,对于传统的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来说能够保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阅读和查询,而是要通过在图书馆内的体验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因此,制度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公共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3.人员问题
所谓人员问题,即公共图书馆内部相关管理人员的问题。由于图书馆是市政基础设施,又不以盈利为目的,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并没有规范化的政策要求,这就使得图书馆的整体管理存在着不规范、不标准的现象,加之科技信息的进步,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范围普及,信息化的管理过程需要拥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进行,但大多数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都不具备信息系统操作技术,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效率自然会随之下降。
4.读者问题
读者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群体,时代的变革使得读者所需要的服务更加多样化,并且读者的数量伴随着文化观念的普及日渐增加,读者在图书馆获取所需知识的过程中素质同样难以保证,对图书馆内部的公共设施和纸质资料的破坏数量逐渐增多,造成了图书馆维护资源的消耗,对管理过程提出了很大挑战。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1.提高资金投入
想要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创新图书馆管理过程,首先就是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进入各个环节中,提高经费的投入能够有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民群众读者的阅读体验获得本质上的改变。在这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立足于当前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各个地区不同的图书馆使用需求,有针对性的提高资金投入,例如,对电子阅读查询服务较为需要的地区,加大电子阅览室的设备更新维护投入,对读者流量较大的地区图书馆采取加大基础设施维护经费投入等,即满足读者的需求,又最大程度有效利用经费。
2.转变管理理念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转变管理理念。公共图书馆的运营不以盈利为主,但却需要同样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理念较为注重对图书馆各项设施投入的日常维护,常常忽略读者的文化服务需求,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转变管理理念,将读者的需求放在管理的第一位,着眼于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读者切身感受到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享受。
3.提升人员素质
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工作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练习,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公共图书馆必须在人员上加以创新,多引进专业技术型人才,促进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使工作人员“术业有专攻”,并且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以人为本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内容,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
4.加强读者宣传
读者的个人素质对图书馆管理有着很大影响,由于图书馆属于公益性社会基础设施,运营成本较低,因此,必须要时刻加强对读者的宣传,保证读者能够在享受服务的同时遵守公共图书馆的相关规定,促使图书馆内部环境更加安静和谐,为读者提供的书籍报刊等设施使用寿命能够更加长久。
结论
社会的不断进步证明了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在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变,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不容小觑,但同样需要融合时代特征,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贯彻到建设过程中,强化图书馆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关锁.“以人为本”构建中国现代图书馆制度[J]. 图书与情报. 2004(06)
[2]秦疏影,吴雪芝,关静霞.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精细化尝试[J]. 情报工程. 2015(01)
[3]卢冬岩.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图书馆管理策略[J]. 中外企业家. 2014(21)
[4]朱岑园.以人为本理念下图书馆建设思考与实践探究[J]. 网友世界.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