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试验

2016-10-21李斌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酰胺荸荠试验田

李斌

摘 要;荸荠又名马蹄,我国是盛产荸荠的地方,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闻名。探讨24%的噻呋酰胺悬浮剂应用于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加充分的生物学材料。[方法]选取来自于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塘面村12组黄日宜农户荸荠田,面积约为0.15 hm2,严格观察荸荠田的生长状况,待荸荠处于球茎膨胀期,即荸荠秆枯病流行期,采用不同剂量的24%噻呋酰胺悬浮剂进行防治,观察防治效果。[结果]第1次、第2次施药防治效果均未达到60%,效果不佳,但有所提高,24%噻呋酰胺各计量组在第2次施药后防治效果提升显著(P<0.05),但25%苯醚甲环唑的防治效果提高不显著(P>0.05),第3次施药后24%噻呋酰胺1 1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组的防效提高显著(P<0.05),均达60%以上;每次次施药后24%噻呋酰胺1 1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的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药效相近;3次施药后病情指数控制良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合适剂量的24%噻呋酰胺悬浮剂能够显著提高荸荠秆枯病的防治效果,提高生长质量,增加收益。

关键词 24%噻呋酰胺悬浮剂;荸荠;秆枯病;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S436.4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30

荸荠秆枯病[1]中医名称为荸荠瘟,是荸荠的最严重的病害。其主要表现为害病后秆茎枯死,成片倒伏,球茎发育不良,畸形甚至无球茎,严重影响荸荠种植的收益。对于该病,目前农业上一般选择抗病品种,或者进行苗前处理。此外,还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和药剂进行防治[2]。有研究将噻呋酰胺悬浮剂应用于防治荸荠秆枯病,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一块荸荠试验田采用不同剂量的24%噻呋酰胺悬浮剂进行防治荸荠秆枯病,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加充分的生物学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试验作物为荸荠,地点选取在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塘面村12组黄日宜农户荸荠田,面积约为0.15 hm2,试验期选择在荸荠处于球茎膨胀期,即荸荠秆枯病流行期,本次试验试剂选择24%噻呋酰胺悬浮剂(扬州优诺化学品有限公司)和25%苯醚甲环唑溶液(鸿俊化工)。试验田在前期观察过程中生长正常,发育良好,未见其他相关病症。

1.2 试验方法

将24%噻呋酰胺悬浮剂进行稀释配比,分别配成24%噻呋酰胺悬浮剂1 500、1 300、1 100倍的稀释液,25%苯醚甲环唑溶液2 000倍稀释,选取空白对照ddH2O,共五组。将试验田均分为20块,不同组分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避免影响试验结果,每组4块试验田,每种处理方法均进行3次,施药方式采用均匀喷雾方法,分别与9月30日、10月6日和10月12日施药,每次施药前要确保后2 d内无阴雨天气。

1.3 调查与计算方法

施药前对各分区试验田进行荸荠秆枯病基数调查,严格记录每区试验田内患有该病的个数。每次施药后5 d时根据五点取样法(每点30叶,共150叶)进行该病调查,并详细记录患病情况,分级记录。〇级:调查区域荸荠叶片无病斑。I级:调查区域荸荠叶片有病斑,病斑占整个叶片的25%以下。III级:调查区域荸荠叶片病斑面积占50%左右。VI级:调查区域荸荠叶片病斑面积占70%左右。VII级:调查区域荸荠叶片病斑面积占75%以上。IX级:全叶枯死。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对应级数)(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SNK-q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如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3次施药后可知,第1次、第2次施药防治效果均未达到60%,效果不佳,但有所提高,24%噻呋酰胺各计量组在第2次施药后防治效果提升显著(P<0.05),但25%苯醚甲环唑的防治效果提高不显著(P>0.05),第3次施药后24%噻呋酰胺1 1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组的防效提高显著(P<0.05),均达60%以上;每次次施药后24%噻呋酰胺1 1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的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药效相近;3次施药后病情指数控制良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荸荠秆枯病[3]是常发生于荸荠生长期一种毁灭性病害,不仅严重影响荸荠的生长发育,还导致荸荠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影响收益。因此,近年来关于抗病品种和防治药物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一旦发生荸荠秆枯病要及时拔除病体,集中焚烧后加用消毒剂和高脂膜对受污染土壤进行处理后方可。部分人采用苗前处理预防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在定植期,采用50%醚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齐腰浸泡4 h后种植。如未经苗前处理,就需要在荸荠生长期时进行施药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在农业上常用25%苯醚甲环唑进行防治,但该药剂对天气要求严格,必须为无风、无雨天气才可,且晴天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气温高于28 ℃,风速大于5 m/s时停止施药。而24%噻呋酰胺悬浮剂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很容易进入植物体内,能够为增产提供条件,无有机溶剂,对农作物无害,耐雨性强等优点,逐步受到重视。本次研究旨在探讨24%的噻呋酰胺悬浮剂应用于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加充分的生物学材料。

研究結果显示,经过3次施药后可知,第3次施药后24%噻呋酰胺1 1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组的防效提高显著(P<0.05),均达60%以上,说明3次施药能够使得防治效果达到最大化;3次施药后病情指数控制良好,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两种药物不同剂量均能够对荸荠秆枯病有一定防治效果,虽然224%噻呋酰胺1 1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近,但噻呋酰胺的内吸性、耐雨性等优势使得其成为防治首选。

综上,选择合适剂量的24%噻呋酰胺悬浮剂能够显著提高荸荠秆枯病的防治效果,提高生长质量,增加收益。

参考文献

[1]谢吉先,丁国祥,何建国,等.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对花生白娟病的防效[J].安徽农业科学,2015(24):95-96,115.

[2]吴祥,陈宏州,杨敬辉,等.噻呋酰胺、氟环唑及其混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抑菌活性与田间防效[J].江苏农业科学,2014,6(12):152-154.

[3]段婷婷,张盈,魏进,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精米、玉米与土豆样品中噻呋酰胺残留[J].分析测试学报,2014,33(5):598-60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酰胺荸荠试验田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简述化肥减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挖荸荠
荸荠不说话
荸荠不说话
紫花地丁中的抗补体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香附酸的化学结构お
杂环单酰胺类化合物及其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快大茂镇玉米试验田获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