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开展杭州市新居民妇女工作的思考
2016-10-21黄晓虹
黄晓虹
摘 要:城市化建设催生了一批城市新居民,如何做好新时期新居民妇女工作值得妇女干部思考。本文通过调研走访,深刻了解新居民妇女工作及生活现状,并由此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为使新居民妇女融入新环境,营造和谐氛围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居民;妇女;组织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269-0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新居民群体涌入杭州市创业、工作、生活,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以余杭区南苑街道为例:据初步统计,全街道新居民32874人,女性18275人,占新居民总数的56%,占女性常住人口的70%。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加强对新居民妇女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基层妇女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居民妇女的现状
城市化的推进离不开这支特殊的劳动大军,服装企业、服务行业都有新居民妇女的身影。她们吃苦耐劳,不嫌环境脏乱,深受用工单位青睐。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给社区治安、庭院卫生、计划生育等各方面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居民妇女整体文化程度偏低。通过对新居民妇女较集中的苏家、新丰、西安、联盟、东湖等5个社区的新居民妇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初中以下占97.8%,高中占1.7%,大专以上占0.5%。
2.个体素质较差。由于生活与习俗不同,致邻里关系等各类纠纷频繁发生;大多数人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集居地存在卫生脏乱差的现象;部分人法制意识淡薄,偷盗案件,黄、赌、毒案件时有发生。
3.政治面貌呈失衡状态。对5个社区2675名新居民妇女调查表明,党、团员11人,仅占总数的0.4%,党群比例明显失衡。
4.新居民妇女与本地妇女存在隔阂,很难融入。由于生活、工作等的差异,以及语言和习俗不同,新居民妇女很难融入本地居民的社会生活,只能与老乡交流,自成社会群体。对政府和社区的日常管理,常因自卑心理而产生戒备、提防甚至对抗情绪,甚至会对社会造成极强的破坏力。
5.经济收入偏低。新居民妇女从事非专业性工作和低技术含量工作人员较多,收入微薄。有的新居民妇女只顾在家看孩子,生活依附于丈夫,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
6.生育意愿强烈,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由于她们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简陋,生活无保障,养儿防老意识强烈,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意识较差,对子女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
另外,还存在着新居民妇女流动性大、就业困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
二、做好新居民妇女工作的必要性
做好新居民妇女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妇联的职责所在。
三、做好新时期新居民妇女工作的思考
针对目前南苑街道新居民妇女的现状,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建立新居民妇女组织网络,夯实新居民妇女服务管理基础。
街道妇工委根据区委提出的实现妇女组织全覆盖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新模式,在苏家社区试点的基础上,相继在联盟、新丰、西安、东湖等5个社区成立了新居民妇代会,新居民妇代会的先后成立,不仅充实了新居民妇女的组织网络,丰富了管理模式,而且为新居民妇女提供服务与管理夯实了基础。今后可在其他社区逐步推广,妇代会主任分别充实到社区妇联班子,真正摸索出一条新居民妇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以外管外、民主自治”新居民妇女管理新模式。
(二)搭建教育平台,提供无偿服务
做好新居民妇女管理和教育工作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妇女干部应大胆创新,可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立新居民妇女培训学校,采用集中、分散办班等形式,为新居民妇女搭建法律、道德教育平台,适应本地生活的文明礼仪、清洁家园、创业素质、文明经商等教育培训平台,并利用社区资源,免费为她们举办培训班。同时,提供就业信息、困难救助等服务,竭尽所能地为新居民妇女解决各种实际困难,通过开展“牵手外地人,建设新家园”等活动,不断拉近新居民妇女与社区居民妇女的距离,增强她们“家”的感觉和意识,营造“邻里相處似一家”的团结氛围,使她们真正融入社区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居民。
(三)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为新居民妇女提供活动场所
新居民妇女因受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活动场地少,各方面受到制约。针对这一现状,可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社区图书馆、文体活动室等现有场地,组织新居民妇女开展活动,做到服务对象、内容、场地“三落实”。通过活动,满足新居民妇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也增进她们的沟通和交流。
(四)加强法制教育,依法维护新居民妇女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加大面向新居民妇女的法制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新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着力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防止犯罪的发生。其次,充分利用社区妇女维权工作站和“娘家人”服务热线,为新居民妇女提供维权方面的服务,使她们真正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五)搭建就业平台,提供新居民妇女就业服务
针对新居民妇女就业信息不灵、就业难的问题,把帮助新居民妇女解决就业问题作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免费就业培训、定期发布就业信息、重点推荐等形式,切实为新居民妇女群众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六)搭建健康关爱平台,切实关爱新居民妇女。
从关爱新居民妇女的身体、生殖健康出发,向她们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健康卫生等服务,定期为她们进行B超查孕查环检查,免费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她们积极参与妇女“健康行”活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在社区设立谈心室,关心她们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七)以成立社区新居民家长学校为载体,为新居民家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成立、规范创业者子弟小学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的社区成立新居民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学校、社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把子女培养好。
此外,要对新居民妇女加强党的知识教育,引导、推荐优秀新居民妇女入党,帮助解决新居民子女入学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