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村旅游规划的资源认识

2016-10-21张雪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乡村旅游

张雪玉

摘 要:在大众旅游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乡村旅游发展潛力巨大。而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进程中,首要的部分是对规划对象,即乡村进行进行全方位的旅游资源调查,所以我们需要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特色;旅游资源;西建安村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267-02

近年来,火热的城市周边游和乡村游推动着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各类旅游政策导向,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游市场,我国城镇居民周末节假日出游,70%以上会选择周边游。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特色村达到10万个,全国“农家乐”超190万家,全国村庄接待游客累计约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200 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3300多万农民受益。我国乡村旅游初步形成围绕大中城市、名胜风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等的发展格局。乡村成为城镇居民周末休闲旅游的主要载体,是国内旅游发展的主战场。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也呈现出各种问题。旅游者到乡村去旅游,乡村特色是主要的吸引力,而村与村之间的主题定位雷同,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山西晋中地区盛产酥梨,尤以祁县酥梨最为出名,而临汾市隰县、寿阳县常村、祁县闫漫、原平市同川等都以梨为主题,梨花节为主要乡村特色,举办梨花节的时间也相近,而相近村落的主题定位雷同会造成游客的分流,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的主题定位和乡村特色的选择都与乡村的资源有关。近几年,由于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很多地方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不管在新农村建设还是在农业的发展调整中,都主动的向符合乡村旅游规划要求靠近。一个村落能否成功发展乡村旅游,与是否充分、合理和持久的开发利用乡村资源有很大的关系。

乡村旅游资源既包括乡村自然资源,也包括乡村人文资源,也就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资源和人类活动制造的资源。在这一点上城市远远不及乡村的资源来得丰富。我们把乡村旅游资源分为山川河流资源、气候环境资源、生态景观资源、农耕文化资源、经济作物资源、村落建筑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资源七大类。

一、山川河流资源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的地质地貌也不尽相同,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五大基本地貌类型,且各有特点。其中山地的旅游价值最高,由于地壳的运动,山地之间差异很大,有的高耸挺拔,有的延绵不断。

我国的水体遍布全国,河流成网,湖泊棋布,大部分与山相伴,形成绿水青山的美景。人们普遍认为,山环水绕的地方人杰地灵。

二、气候环境资源

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动植物、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等。

三、生态景观资源

自然环境中有独特的观赏价值的森林植被、自然田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繁多的物种。

四、农耕文化资源

乡村特有的资源,包括田园风光:耕田、水田、梯田等;农耕方式;农耕器具;农耕小品等。

五、经济作物资源

包括乡村经常可见的水稻、小麦、时令水果、蔬菜、药材、牲畜、家禽、渔业,以及这些资源的加工产品。

六、村落建筑资源

虽然农村的发展使得大量古建筑消失,但还有不少古街、古巷、特色民居、宗祠、书院等特色村庄建筑遗留下来。

七、非物质文化资源

以农民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民俗、风俗、节俗为主,包括乡村传统的饮食、戏曲、传说、宗教、手工艺、遗址等等。

以上七大类概括了大部分的乡村资源,但是还会有地域的差异性和形态的转变,所以我们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时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下面结合山西省祁县西建安村乡村旅游规划来进行说明。

一直以来,农业是祁县的优势,也是祁县经济发展的基础。祁县作为山西省三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之一,把优势农业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先天优势。

目前祁县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成型的旅游目的地少,集中在少数具有鲜明特色与发展基础的村镇,全方位的农家乐与乡村旅游尚未全面展开,已开发的旅游项目还停留在观光、采摘等初级阶段,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少,未能满足当前游客的休闲需求,旅游项目开发空间巨大。

规划初期,我们对西建安村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并且针对村民收入、居住条件、村庄设施等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西建安村同国内大部分村落情况相似:村民收入水平较低,大部分家庭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下;居住条件一般,大部分房屋修建年限都在30年以上;村庄基础设施匮乏,不能满足村庄生产生活需求,制约村庄经济发展;整体环境脏乱,村内到处是垃圾堆放点,且没有固定清理。

进行资源考察后,我们将西建安村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教育资源、历史资源和民俗节庆。

八、自然资源

西建安村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影响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西建安村位于平洋之地, 西邻汾水,村西有刚修好的汾河灌溉渠。土地肥沃,水肥气热状况协调。从土壤结构看,主要以褐色土和草甸土为主,通透性好、保水保肥,为西建安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农业基础。西建安村地势平坦开阔,村中多处有林地,林地景观绮丽。以林地景观为村庄自然景观的主体,融合村庄内人文、社会景观等元素,形成西建安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九、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西建安的一大特色,其中的励志教育文化可作为西建安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

西建安的励志教育文化深厚。公元1996年,农民自发组织设立以鼓励本村子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回报家乡为目的教育基金,教育基金会选址位于村庄广场北部平房内。1996年至今,在各位领导、村委干部和全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西建安先后走出400余名大学生,60余名硕士生以及9名博士生,这些学子就读的学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以及德国凯姆尼茨工业大学、美国圣母大学的学生等。

十、历史资源

据村史记载,"西建安"村名由来,始于东汉,盛唐时期已是有名的集镇、渡口。唐代时西建安叫做“西建安都”,为秦晋时期的交通枢纽。明嘉庆村庄叫做“西建安镇”,相传李自成曾经带兵于西建安村修整数日,现无遗迹可寻。1947年西建安镇改名为乡,1957年西建安改名为村。

西建安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庄,农业种植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西建安村利用平坦的地形地势发展农业,同时借助村西汾河灌溉农田,西建安村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良好,成为晋中地区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十一、民俗节庆

集胜寺庙会是西建安一年一度的盛会,举办于每年农历2月13日。而每周三下午,周围村镇的居民都会聚集到一块“闹票儿”。西建安剪纸历史悠久,古朴自然,流畅秀丽,广泛用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日寿诞、祭祀祈福等各种民间活动。

一个地方能不能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以及项目的规模和档次如何定位,很大程度取决于乡村旅游资源。因此对村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有所认识,是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陆素洁.如何开发乡村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2]周晓平.乡村旅游资源特征与利用探讨[N].华东旅游报,2007.

[3]柳春蕾.祁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1.

[4]卞嫄.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乡村旅游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辽宁锦州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