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类非遗产业化研究
2016-10-21刘仁智
刘仁智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人民群众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的,它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就是活态流变。本文着重讲的是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遗产的产业化,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人的演唱、演奏或者人体动作、表情等等来塑造一种形象,来表达情感或情绪的一种艺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以及民间舞蹈等。
关键词:表演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20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人民群众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的,其中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利益与节庆等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就是活态流变。本文着重讲的是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遗产的产业化。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人的演唱、演奏或者人体动作、表情等等来塑造一种形象,来表达情感或情绪的一种艺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以及民间舞蹈等。当下我国的表演类非物质遗产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问题。
一、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人为主体,通过表演等形式对人物进行塑造、情感的表达等等,从而表现出生活的艺术。表演艺术通常包括舞蹈、音乐、话剧、杂技、曲艺、魔术等等形式,表演艺术是要在一种艺术虚构的状态下对人的行为的一种再现,也就是创造人物形象。我们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以及表演艺术的含义进行综合,就可以将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成由各民族世世代代沿袭下来并且被群体或组织定义为文化遗产的、通过人的演唱、演奏、动作、表情等外部表现来塑造形象、传递情感展现生活艺术的一种艺术文化遗产,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以及杂技等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产业化的概念是从产业的概念中发展出来的,所谓的产业,原来指的是国民经济的各种生产部门,有时也指工业,后面就开始泛指各种制造提供物质产品、流通手段、服务劳动的企业或组织,产业是一种经济学的概念,带有市场的属性。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页数的经济形态,影响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本质的把握,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给出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的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文化产业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种类,一种是以生产销售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一种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最后一个是向其他商品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品进行生产和经营,利用这些可以经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展文化产业。
三、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当前鞍山市有条件走上产业化道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海城喇叭戏,喇叭戏历史悠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004年大型海城喇叭戏《跷中情》一举取得辽宁省艺术节金奖,并在2008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城喇叭戏可走产业化的特征非常的明显:(1)创新表演艺术。海城喇叭戏历史悠久,是省内很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剧种,目前的喇叭戏在保持了传统的文化特色的同时还不断的灌输新的技巧与角色,还运用新的科技来渲染更加丰富的影音的效果,在唱腔板式、角色塑造、身段表演等方面都比过去的喇叭戏有所革新和丰富。这使得喇叭戏的表演更加的生动。(2)可走产业化道路。在目前娱乐形式多元化冲击下,喇叭戏不仅要在舞台上演,还应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创新经营模式,在保持传统的那种剧团形式的经营模式基础上,采用企业经营,建立强大的制作中心,将喇叭戏的演出制作成便于出售的光碟,形成多媒体公司。(3)数字化技术的融入。喇叭戏虽然是传统地方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演出市场,可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经营、演出中,将艺术表演类的一次性消费成功的转变成可复制的、流通的影音商品,通过DVD、电影电视等播送,增加了除一次性消費之外的额外的收入。(4)附属品的开发 除以上的经营之外,喇叭戏还可开发许多的附属品,其中包括书籍、公仔、电影、光盘等,这些附属品的产值可能会超越戏剧本身带来的产值。不仅如此,喇叭戏还可不断的塑造新的演出角色,制作出布偶等手工艺品,创造附加经济利益。
四、结语
所以在当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亡的背景下,通过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大力的发展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与发扬,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对我国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可以借鉴已经成功的经营方式,将艺术推入生产经营中,在产业化的生产方式下发展,在获取经营利益的同时创新、推广文化遗产,创造一种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淑娟,陈胜容.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之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09).
[2]孙明跃,表演艺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