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中的情感实现过程
2016-10-21李志敏
李志敏
摘 要:从艺术创作前的情感准备到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和欣赏时的情感接受,始终都伴随着情感的参与。但艺术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情感,也不是艺术家个人的即时情感,而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终极性的情感。抽象艺术和恐怖艺术作为近代新兴的艺术种类,它们的创作也体现着情感的实现过程。抽象艺术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应用表现着艺术家的情感世界,恐怖艺术通过光怪陆离的想象和曲折离奇的情节带来惊颤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艺术情感;抽象艺术;恐怖艺术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017-01
一、艺术情感的特殊性
情感与一般的认识过程不同,它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直接反映,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艺术既要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情感,这样才能完成艺术表现,形成艺术独特的美。艺术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区别于普通情感,它是一种终极性的情感,是普通情感深化的产物,它来源于普通情感又高于普通情感,是普通情感的感性抽象物,是一种具有哲理性和普遍性的情感结构。真情实感是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的决定因素,艺术家如果不能被自己表现的对象感动,就很难创作出感人的作品。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几乎都在承受着一种情感的冲击,在情感的漩涡中体验生活和自我的存在,同时在感情上也付出很大的代价。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是艺术家从生活的某些动人的细节中激起了情感反映而升华为艺术形象的。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遵循情感的结构规律,将情感灌注于富有思想性的艺术形象中,从而使生活情感升华为艺术情感,其目的在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让欣赏者受到感情的感染、性情的陶冶、思想的震动,并获得美的享受。
二、抽象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抽象艺术泛指20世纪的一种绘画风格,它所代表的是无主题和无逻辑的艺术,是人们对于经验之外的生命感受,同时也是通过单纯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方式。审美体验层而言,抽象画致力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注重个人的生命体验,同时关注艺术的视觉性和审美作用,抛弃了传统绘画的文学性和情节性。抽象艺术家强调在创作中要以人为中心和主体,突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价值,以人的存在方式思考并认识客观世界,逐渐淡化艺术的写实性而加强精神性的探求;同时抽象艺术家还特别强调画家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即精神方面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抽象艺术通过对线条和色彩的使用让艺术回归人性。线条是抽象艺术表现的意志,色彩则是抽象艺术中的情绪展现,线条与色彩在抽象艺术之上是相辅相成的。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与线条的描绘,把思想情感流露在画面之上。抽象画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表达的审美情感不是来源于感性现实,而是在作品中由线色关系的组合所产生的意味。”
东西方的抽象艺术中冠以情感的变现也存在着不同:西方抽象绘画经常以强烈的情绪力图诱导观众接受画面的主观表达,来自作品本身的强势往往吞噬了观者积极主动的感受和回应而使之变成一种单向接受。中国抽象绘画通过去繁从简、计白当黑的空间意识流露出画家的自然特质,也留给观者更多想象的余地。
三、恐怖藝术中的情感接受
美国著名现代恐怖小说家洛伏克拉夫特曾经说过: “人类最强烈最古老的情感便是恐惧。”18 世纪人类社会就诞生了哥特式小说,再到 20 世纪诞生了恐怖电影,恐怖对人类的吸引力有增无减。不管是电影画面,还是文学叙事,艺术形式复制了恐怖的现实,并借由实践的再现,模糊了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界限,从而塑造出一种恐怖的美学。
弗洛伊德提出:“凡是让我们联想到这种内心的‘强迫性重复的事物都可以被看作是神秘而恐怖的东西。”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恐怖片是“一种气氛阴森、题材恐怖、通常包含一些暴力事件并立意使观众毛骨悚然的影片”从根本意义上讲,观众对恐怖片的观影心理基础源于人类对死亡的好奇与焦虑。
现今的恐怖片主要分为心理恐怖与视觉恐怖两大类,日韩国家多通过心理的代入引起观众的情感反应,欧美国家多制造视觉上的恐怖画面(怪兽、血腥等)使观众感受到恐怖的刺激。恐怖电影的镜像符号是怪诞、变形的,它让人恐惧,但是却并不仅限于恐惧。透过光怪陆离的想象和曲折离奇的情节,在叙事的潜隐状态下,它有着丰富的人文伦理诉求,在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的同时,对人的肉身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文化进行着深刻审视和反思,满足了人们生命的多样需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艺术创作是一种情感的传达过程,从创作前的情感准备到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和欣赏时的情感接受,始终都伴随着情感的参与。但艺术情感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情感,也不是艺术家个人的即时情感,而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终极性的情感。抽象艺术和恐怖艺术作为近代新兴的艺术种类,它们的创作也体现着情感的实现过程。抽象艺术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应用表现着艺术家的情感世界,恐怖艺术通过怪陆离的想象和曲折离奇的情节带来惊颤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托尔斯泰(俄).什么是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普列汉诺夫(俄).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
[3]苏珊·朗格(美),刘大基(译).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