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连年有余》的民俗内涵

2016-10-21王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7期

王欢

摘 要: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写出了辉煌篇章,其中陶瓷工艺更是尤为绚丽的一页。通过对陶泥的可塑性的利用,艺术家通过各种方法形成了具有空间变换、形态变换、痕迹美感、不同体量的陶瓷艺术品,其作品色彩或朴素自然,或华丽高雅,或恬静梦幻,或冷静沉重…其装饰或具体明快,或抽象稚拙,具有肌理美感;其作用或注重工艺审美趣味,或偏于生活实用价值…无不凝聚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智慧。而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陶艺综合材料相结合,使传统民俗文化精神得到承续,对陶艺研究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笔宝贵财富。在此理论基础上,我将传统年画与现代陶艺相结合,完成了我的毕业创作共12件系列作品《连年有余》。

关键词:陶瓷工艺;传统民俗;民俗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016-01

下面以我的毕业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作品一是“娃娃抱鱼”。娃娃圆头大脑,双目圆睁,小嘴张开呈“o”形,表情天真,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具体做法:首先用泥条盘出一个“U”形形状的底部,中间留出圆形的透气孔。经过抹平在底部的边缘部分继续向上盘泥条,抹平并连接成为一个圆柱形,作为娃娃的身子。接下来擀好一个泥片,在中间塞上一团卫生纸包裹起来,在外边贴上泥,做出娃娃鼓囊囊的脸部,然后粘上捏好的小鼻子、双耳,这样娃娃的头部基本完成。娃娃的发型经过精心设计,其中左边发髻由一朵盛开的莲花包围,为了突出莲花的造型做工较为细致,右边是一个螺旋式的发辫,保留了做工最初的粗糙质感。最后给娃娃加上四肢,摆好动态,完成手脚的刻画,这样娃娃的身体部分就完成了。娃娃身穿肚兜,颈部和腰背部分别有一根系住的小细绳,这是娃娃全身所穿唯一衣服,具体做法:首先搓好四根细泥条,其次分别沾上泥浆贴在娃娃肚皮上,做出肚兜的轮廓,再次将滚圆的泥条一部分抹平,使之和娃娃的肚皮融为一面,这样四方的菱形肚兜就完成了。最后在娃娃的背部分别以两根细泥条连接肚兜的四个角,这样肚兜就“穿”在了娃娃身上。娃娃脚上系着一串小铃铛,活泼可爱。在娃娃怀中抱着一只活灵活现的大鲶鱼,鲶鱼鼓目圆睁,两鳍前扑,鱼嘴张开,鱼尾自然卷曲,抵住娃娃的右手,这样可以使鱼和娃娃各部分紧密粘连,分散重力,使造型更坚固。鱼的具体做法:泥片包裹卫生纸做出鱼身,贴上三个重叠的圆形小泥片做出眼睛,贴泥片并适当掏空做出鱼嘴,用一个圆形泥片经过扭曲变形做出富有张力和装饰美感的鱼鳍和鱼尾。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莲”谐音“连”,“鲶”谐音“年”,“魚”谐音“余”,因此“连年有余”有称颂富裕、祝贺祈福的美好寓意。此件作品中娃娃一手抱鱼,一手上举抓住头上的荷叶,显得童趣盎然,憨态可掬。

作品二是“娃娃扛鱼”。娃娃一手撑地,一手上举托住脑袋,头部稍稍向右上方上扬,双眼回看肩上的鱼,似乎在与鱼玩游戏。娃娃前胸着地,屁股翘起,双膝微曲,双脚自然上扬,突出了小孩活泼爱动的特点。具体做法:娃娃的头部同作品一一样采用泥片包裹卫生纸法,贴塑面部;身体起底时依然采用泥条盘筑法,做好大轮廓后贴上四肢,做好动态,穿上肚兜,重点刻画胖乎乎的双手双脚。鱼的做法同作品一,但是因为鱼倾斜着靠在娃娃背上,随着娃娃身体起伏的弧度鱼的身体也呈现出了一个弧度,使得它身体靠在娃娃背上的一面展现不出来,所以对被挡住的一面不予粘贴刻画。这样使得作品主体更加鲜明和整体,营造出一种双方在快乐的嬉戏玩耍、其乐融融的氛围。

作品三是“娃娃坐鱼”。娃娃双手撑头,双腿蜷缩,匍匐在鱼背上,双眼圆睁似乎正在出神,表情真挚动人。鱼似乎在抬头向前游进,张开嘴巴,嘴里含着一颗圆球。与娃娃的安静相配合,鱼向右后方扭动尾巴,上翘的尾巴承载着娃娃的右腿的重量。具体做法:因为鱼在下娃娃在上,需要首先做出鱼的动态,为了使鱼保持平衡稳定,先盘出一个平面的底部,将鱼的身体部分采用泥片包裹卫生纸法,贴塑眼睛、嘴巴和两鳍完成,然后把鱼身放到做好的底部上,接着做出娃娃的动态。首先在鱼背上用泥条盘筑法做好娃娃的身子,在鱼背上扎一个小孔使鱼和娃娃的身体成为会通气的一个整体。最后给娃娃加上四肢,把头粘连上去,注意调整娃娃的整体动态合理和协调,以求达到完成作品中鱼的动态与娃娃的动作相得益彰,给人以安详平和的感觉。

作品四是“娃娃骑鱼”。娃娃表情自信开朗,头部微微上扬,一手轻轻撑住鱼头支撑身体,一手拿着一束盛放的莲花,双腿劈开骑于鱼身,一脚着地,一腿向前伸展几欲跨过鱼身。这里鱼俨然是娃娃的小坐骑一般乖顺,显得娃娃更加的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具体做法同作品三。整个作品一气呵成,既给人欢快有趣的整体感觉,又耐得住细节把玩,形成自己作品的独特气象。

下面谈一谈此次创作感想:此次作业我通过从画纸到泥巴的媒质的转变,将传统的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鲶鱼等二维平面形象转化为可360度围观、可触摸感受的三维空间形象,使娃娃和鱼的各种形态一目了然、更为传神,使“连年有余”的美好民俗内涵的传达更为直接。创作的过程是探索发现、充满乐趣的,在此同时使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所提升,最大的收获在于脱离了平面画稿我也能凭借感性想象和理性分析去创作造型。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也逐渐发现自己存在想法上或技术上的诸多不足,知道在创作方面尚未摆脱固定思维,没有把自己对于传统民俗的理解更好地融入作品当中。但我乐于发现和尝试,只要善于发现素材、乐于积累灵感,我期待我的想象力和陶艺制作技术更好地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