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6-10-21邓招兵
邓招兵
摘要: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素养;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35-02
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的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深入教材,引领学生直接体验教材中作品的人文内涵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语言教学素材,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對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首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教材作品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中的人文内涵。"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为学生理解作品,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打开方便之门。其次,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教材。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研究不透,对教材内容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很难运用教材启发诱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去关注每一篇作品,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作品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字美。这样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操,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诵读,展现作品描写的形象,抓住作品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和"传神之笔"进行整体的感悟,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从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2.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也说:"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确实如此,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正如王元骧所说:"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决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在一个个美丽的时刻,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家园"。语文课只有建立在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3.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来进行的,学生所面对的是教师、教材,所活动的范围是教室,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所需。对照课程标准精神可以看出,形成这一严重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对语文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即没有认识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教育不单纯是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从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去培养。这是个全新的理念,站在这个角度去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认识到实践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创设实践的氛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人教版教材,通过课后思考、"学习园地"等形式,为学生设计好实践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当时当地的有利条件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的形式、内容和机会,如带领学生集体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辩论会、演讲会等,将教材中的内容拓展到社会中去搞一些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等。既然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教师也必须转变处处以教者自居的角色,做学生的朋友,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协作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处处做学生实践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学习有关资料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多动脑筋为学生的实践出主意,想办法,与学生共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真正起到实践的效果。
教师还须利用机会创造语文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阅读课的评论、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举行故事会、推荐最喜欢的读物活动、朗读比赛、接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等,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语文教学目的,同时也指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那就是实践。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并以之来指导语文教学。如果今后我们的语文教学能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那么,语文教学的质量就会得到真正的提高,语文教育的目的就一定会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