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2016-10-21冯现永
冯现永
摘 要:社会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进行合理地城乡规划设计,成为目前需要深思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城乡规划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应用价值,然后就如何在城乡规划设计中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以人为本;体现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02-2
0 引言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中城乡规划与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目前,我国的城乡规划设计普遍存在城市平均规模较小、集中度偏低、城乡地区差异显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均衡性与全面化。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并以其为具体标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合理进行城乡规划设计,更好地满足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文章探索了以人为本的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希望为业内人士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借鉴价值的思路。
1 城乡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应用价值和内在要求
1.1 应用价值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導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为有效解决城市病显性化和日益严重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其次,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论,可以提高城镇化建设的合理与实效性,有序促进乡村居民市民化,有利于建设包容性城乡模式,将城乡发展成果惠及民众,有效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1.2 以人为本对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内在要求
城乡规划设计是城乡建设的基础条件,城乡建设涉及了社会、经济、政治等众多方面内容的自然演进。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以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为核心,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并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保与治理等问题。就当下阶段来说,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良好发展的根本标准就是将人放在核心位置,实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以人为本的要求。其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2.1 公平共享、包容发展
目前,我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上,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坚持以人文本的思想内涵,应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推进重点,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进平等交换城乡要素,均衡配置公共资源,将城乡二元体制和城镇内部的二元结构打破,使城乡居民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并共同分享城镇化发展的成果。
1.2.2 产业支撑、就业优先
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体现以人为本要坚持“四化同步”,即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以产业支撑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胜互动、信息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同时,服务业能够为城镇创业和就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机会;农业现代化则是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储备的核心,所以必须弥补服务业和农业现代化的短板。以人为本的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必须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和发展。
1.2.3 因地制宜、协调有序
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体现以人为本应根据各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当下,因为多方面因素,城市发展呈现出了人口过度向少数特大城市集中的现象,并且向东部集中的趋势也日益显著,导致城市布局不合理以及城市规模严重失衡。由此导致的经济问题以及社会、政治与生态问题会越来越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布局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居民的需求,坚持科学谋划,逐步形成新的战略格局。
1.2.4 承载力强、集约高效
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方式是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源头,同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是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的一项关键内容,应根据城镇人口增长趋势和资源环境变化态势,将生态文明融入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整个过程,重点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下,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必须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集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有效机制
为了更好的在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需要依托有效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机制
2.1.1 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以人文本的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必须以工业化为根本动力,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城镇化必须有充足的产业和市场支撑,优化工业资源配置,进而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数据显示,服务业是城镇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都在70%-8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也在50%-60%之间,就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来看,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1.2 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信息时代的到来,推进了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为信息产业提供需求和市场;信息化提升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品质,促进城镇功能的有效提升和整合,调整优化城镇功能和产业结构,推动高级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应综合考虑工业化的要求以及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需要,加速推进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网络城市的建设,不断引进技术密集、清洁型的工业,减少能源与资源需求,同时开发环保型的新能源,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实行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促进以人为本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的良好发展。
2.1.3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二者之间互为基础和前提,首先,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所需的劳动力、资本以及土地等最基础的生产要素需要农业现代化为其提供。农业现代化可以促进农业企业的集中发展壮大,进一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其次,合理的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必要的支持,农业现代化的进步需要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与市场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进而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硬软件支撑,为逐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2.2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以完善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为基础,明确城乡统筹发展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城乡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强城乡间的互动,优化配置城乡各项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促进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带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虽然市场作用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的关键,但在此过程中,政府的科学规划、正确引导、积极参与,能够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奠定基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实现。
2.3 生态文明与城镇化融入机制
生态文明与城镇化融入机制指的是对城镇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天人关系以及人与子孙后代的代际关系,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在价值理念上,生态文明要求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努力构建城镇的生态文化,增强城镇居民的生态意识。其次,在社会实践上,生态文明有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等要求。利用并保护自然,形成人类社会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从整体角度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的平衡。同时,转变城镇内部功能,逐步形成闭路的、多循环的、仿生的模式。最后,在时间维度上,生态文明与城镇化都是动态的历史过程,所以要站在长远角度看待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过程,促进二者更好的同步协调发展。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和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会导致多样化、复杂的矛盾,必须用发展的历史观来认识生态文明指导下的城镇化规律和内涵。
参 考 文 献
[1]商丽娜.乡村景观在城乡規划设计中的意义[J].现代园艺,2016(08):74.
[2]缪恺.基于生态理念的城乡规划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1):117-118.
[3]谢小舟.漫谈土地规划设计与城乡综合改造[J].科学中国人,2016(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