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标准下广西各级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探讨

2016-10-21陈鹏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7期

【摘 要】开展档案室等级认定是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广西各级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中普遍存在单位领导重视不足、档案门类归档不够齐全、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档案开发利用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各级机关档案室只有严格按照新标准的要求,加强加强领导、重视收集、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创新档案开发利用形式,才能推动机关档案室上等级、上台阶。

【关键词】新标准;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

档案室是全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国家档案不断补充的源泉,是档案大量发挥现实作用的阵地。为提高广西机关档案工作水平,全面加强机关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及机关建设服务,笔者在对机关单位档案室进行等级认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档案室存在领导重视不足、档案门类归档不够齐全、档案整理不够科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后、档案开发利用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制约了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的开展。加强领导重视、夯实业务基础、加快信息化步伐、加大档案开发力度是推动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的必由之路。

一、新《办法》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广西机关档案室等级定级升级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8年,自治区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机关档案室定级升级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机关档案室等级标准(修正)>的通知》(桂档〔1998〕14号),规范全区机关档案室定升级工作。2005年,自治区档案局又印发了《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档案室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档案室等级标准>的通知》(桂档发〔2005〕33号),修改完善特级档案室等级标准。随着档案工作发展新情况的出现,原自治区档案局1998年及2005年颁发的机关综合档案室定级升级办法、等级标准和管理办法已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为帮助机关单位主动适应档案工作新常态,推动档案室工作新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办法》于2014年4月正式发布实施,该《办法》包含一个等级认定办法和四个等级认定标准。这四个等级认定标准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档案室认定标准》,它适用于全区及中直驻桂各类机关特级档案室的等级认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标准》,适用于区直、中直驻桂及相当级别的机关一级、二级、三级档案室的等级认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市直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标准》,适用于市直及相当级别的机关一级、二级、三级档案室的等级认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直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标准》,适用于县直及相当级别的机关一级、二级、三级档案室的等级认定。与1998年及2005年印发的档案室定升级办法相比,新《办法》对各级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范围、认定条件、认定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认定标准》共设置组织管理、条件保障、业务建设、信息化工作和开发利用等五个考评项目、20个考评内容,并对各个考评项目的分值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档案收集、档案数字化和档案编研开发利用的分值,以期推动机关档案室着重在加强业务上下功夫,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进,各级机关档案室现代化、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二、广西各级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重视不足

领导重视是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得以顺利开展的组织保障。新《办法》将“领导重视”列为第一个考评项目的第一个考评内容,并赋予相应分值,在考评细则中明确规定要将“档案工作纳入本机关年度工作计划、发展规划、单位议事日程”,为档案室配备稳定的档案员及相关硬件设施设备,保证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领导重视效能部门、业务部门而忽视了档案工作,缺乏至上而下的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责任制,没有配备专职档案员或档案员兼职过多,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购置档案设施设备,影响了整个认定工作的工作进度。

(二)档案门类归档不够齐全

业务建设是档案室等级认定的基础。新《办法》中,“业务建设”考评项目共32分,是分值最高的考评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等6个考评内容。按我国对档案的习惯分类,机关档案室应将文书档案、照片档案、录音档案、录像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会计档案、专门档案、基建档案等九大类档案进行收集归档。但是自治区档案局在考评过程中发现,不少单位只重视文书档案,忽视会计、实物、基建、录音、录像等门类、载体档案的收集,部分单位还未启动新兴的原生电子档案的收集工作,成为档案室测评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扣分点。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

“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档案室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保护档案原件、提高利用效率,而且将来移交进馆时也减轻了各级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的工作量。因此,新《办法》加大了档案数字化的分值,根据单位完成馆藏档案数量的百分比计算得分。但部分单位档案信息化启动较晚,档案数字化比率较低,数据与目录挂接不符,单纯“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没有达到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四)档案开发利用形式不够丰富

档案开发利用是主动服务机关的有效手段。新《办法》中,要求各机关单位要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编研工作,编制有组织沿革、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重要会议简介、重要文化汇编和专题汇编、档案利用效果实例汇编等编研成果。但是由于部分单位档案员缺乏主动开发的档案意识,不注重日常积累,编研水平有限,档案开发利用的形式不够丰富,编研成果质量不高。

三、推进机关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的有效措施

自治区档案局制定的新《办法》中,档案室等级认定的程序更严、内容更细、标准更高,各机关单位要以档案室等级认定为抓手,硬件设施和业务建设同筹划、同推进,才能推动单位档案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

档案是记录单位历史,服务机关的有效凭证。档案室等级认定能够顺利通过测评,领导重视是关键环节。各单位领导应将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共同考虑,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配齐配全档案设备设施,配足配强档案专业管理人员,为档案室等级认定提供充分的人、财、物保障。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不是档案员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单位的大事、要事,必须上至领导层面,下至处(科)、室的每一位员工,都是认定工作的参与者。要形成档案室等级认定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解落实,倒排时间,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分分有人争”的良好氛围,才能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完成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

(二)重视收集,确保各类档案应归尽归

机关单位要按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及《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桂办发〔2015〕1号)的有关规定,加大对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收集力度,形成门类齐全、载体丰富的综合档案室。档案的齐全完整和档案资源的积累来自单位各处(科)、室的支持和配合,要建立档案移交制度,形成档案管理网络,督促各处(科)、室积极履行档案收集移交职责,确保各类档案应归尽归,为档案室等级认定奠定基础。

(三)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是提升单位档案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各单位要增强网络思维,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要根据本单位档案室室藏结构,制定本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加快传统载体和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注重原生电子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积极纳入自治区档案局馆室一体化试点工作,争取早筹划、早启动、早发展,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主动服务,创新档案开发利用形式

机关单位档案室要充分利用好室藏档案这一“母资源”,紧紧围绕单位的职能,深化档案开发利用,以丰硕的档案编研成果主動服务机关各项工作。要培养创新意识,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编研出富有新意的档案文化产品;要成立编研小组,弥补档案员文字表达方面的不足;要优化馆藏,重视收集具有机关特色、载体特色的特色档案,全方位展示机关的风采、提高档案编研产品的层次;要采取传统载体与声像产品相结合的开发形式,丰富档案编研的种类;要加大开发合作,拓宽档案编研产品的深度与广度,切实发挥档案资政育人的作用。

总之,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离不开单位领导的重视支持,离不开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离不开档案员的无私奉献。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档案室等级认定工作,做到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管理到位,才能确保档案室顺利通过等级认定测评。

作者简介:陈鹏,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中级经济师,广西警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档案信息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