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及应对的教育对策
2016-10-21胡斌
胡斌
【摘 要】我国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找出了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培养目标;改善策略
我国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对中学生及青年一代培养不变的目标。
过去几十年,由于社会的相对封闭,科技的不发达,人们思想也较为单纯,实施这一教育目标看上去好似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然而,当代时代,中学生所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播,各种信息纷繁芜杂,中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的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和自控能力。这就影响到了我们对于培养目标的实施。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1.一方面,新时期的中学生崇尚奋斗,面对竞争自强不息,他们努力学习,扩大知识面,为未来而努力奋斗;他们追求平等、敢作敢为,他们渴望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体,时时处处体现出公平与平等。新时期的中学生,充满爱心、展现自我。如汶川大地震同学们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他们思想活跃积极,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现在很多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薄。他们虚荣心极强,攀比吃、穿、住、用,讲究名牌。有些学生考试作弊、骗取分数、不守诚信;今天很多中学生宽以待己,严于待人,新时期的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很少考虑到“我为人人”,自己干什么都行,对别人的要求则很高。缺少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自觉不自觉的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除此之外,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近几年来,青少年上网成性,由于受不健康的黄色等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有抬头迹象,对青少年危害很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学校问题。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失当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作为教育者就要了解和正确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但在现实中,师生之间有一定的隔膜,往往学生说的并非都是心里话,我们所了解的也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认识当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日常生活中,成績好等于一切都好这种评价方式普遍存在,这种评价方式其实非常不好,大多数人把德育看成一种知识型课程,追求的只是考试成绩,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行为手段,违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情感体验的内在要求和目标。
(二)家庭教育的忽视
新时期中学生的家长工作量大,家务活重,与孩子门交流很少,关心只停留在问一下孩子考了多少分。还有一些家长教会孩子不正当的竞争意识,忽视综合素质。“儿子,今天学校劳动,你别去,就在家看书写作业,去了影响你的学习”、“儿子,这几天开运动会你别去参加了影响学习”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三)社会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化,中学生的思想状况也不例外,在“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的思想支配下,人们采取各种方式获取经济收入,由于各种原因多劳未必一定多得,使人们的心理发生了严重的失衡,大学生就业难,上班后“拿固定工资”并无大财可发,而开私家车,“盖小别墅”的那些老板,又有多少文化呢?他们感慨,功利色彩的过于浓厚偏离了中学生的思想。
(四)新时期中学生自身方面:“自我定位”不明确
目前中学生流行这样的口头禅:“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吃喝玩乐,生活过好,省吃省喝青春白过。”可见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分辨能力都比较差,缺乏理想、目标不清,自我认识不够,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改善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几点策略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教育部门切实更新观念,努力探究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点。首先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开辟方便之路,改进对学校和校长的评估方式。其次学校各主管部门如学生处、团委、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一种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师必须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从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为学生排忧解难。
2.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技巧培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家长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人生态度、日常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领导,可组建一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成才观。使家长能把子女当作知心朋友,坦然交流,尊重子女的人格和自主精神,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改变简单粗暴“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
3.整合各种社会闲置资源,构建社会德育网络。新时期的中学生被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所包围,并诱发出多种负效应。这要求社会大环境要净化,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氛围。一要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如革命遗止、历史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等。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整体效应,增强德育实效性,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二要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文化出版市场的管理。抓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舞厅等场所,严禁不良思想对中学生的侵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主体德育网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只有认识到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才会找出相应的对策,可喜的是全社会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我们坚信,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加扎实,行的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