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河兰小流域治理模式与效益

2016-10-21解旭日段洪英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解旭日 段洪英

摘 要:本文介绍了北河兰小流域治理规模和治理模式,介绍了具体治理措施,并据此进行了效益分析。

关键词:北河兰;小流域;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一、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要素

(1)流域概况。北河兰小流域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佛寺水库上游衙门河西岸,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项目区总面积565.2hm2,水土流失面积205.2hm2。最高点高程153.4m,沟壑密度为2.50km/km2。

本区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内四季变化明显。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7.2℃左右,多年平均冻土深1.5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868h。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95mm,多年平均风速2.3m/s,无霜期130-150d。

二、治理规模与模式

1.治理规模

(1)治理总体规模。治理期完成治理面积4.39hm2,占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面积的22%,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控制在200t/km2.a以下,大大减轻自然灾害发生,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取得预期成果。同时建立起比较全面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巩固项目区治理成果和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

(2)治理总体布局。依据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确定的总体布局原则,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总体措施布局,项目区为荒坡,地处低山丘陵区,林草覆盖极低,下垫面结构单一,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加强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植物措施。对荒山荒坡采取水平沟整地工程,降雨就地拦蓄,并配套相应的经果林,总体布局措施与发展当地经济紧密结合,增加项目区群众收入。布局安排是:荒山治理工程挖水平沟4.39hm2,全部配套枣树林,为方便施工在项目区配以作业路3.0km。

2.治理模式

(1)水平沟整地。在10度—25度土层较厚(大于50cm)、地形比较完整可顺等高线连续布设的坡面,采用水平沟整地法,营造经果林;

水平沟整地尺寸为: 其上口长为1.8m, 下口长为1.5m,上口宽为0.8m, 下口宽为0.5m,坑深0.6m,坑挖好后回填熟土0.2m,水平溝埂顶宽0.3m,埂高0.3m,土埂与坑沿留0.1m旱台,防止堆土流入坑内。水平沟沿等高线布设,水平沟沟间距为0.2米,行间距6米,每公顷布设833个。

(2)植物措施。本着“相对集中,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方便管理”原则,选择该村主要经济作物--枣树作为植物措施,有利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有利于激发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栽植枣树林用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背风向阳、土质较好且有浇灌条件的退耕地和稳定的沟坡地段。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结合当地需求,选择在荒山背风阳坡重点发展抗旱耐寒的枣树品种。树苗木运到造林地后必须及时假植,覆盖、遮荫,减少水分蒸发。

(3)作业路。作业路是方便群众生产而布设的工程措施,该项目作业路设计长度为3km。作业路的确定,以方便工程施工和群众生产生活为原则。作业路的修建应在工程措施施工前完成,作业路尽量布设在缓坡,对陡坡处要环山等高布设,作业路要围绕工程区域和开发项目区域布设,并通过治理区的中心位置,路面宽度4m,纵平,最好中间略高于两侧,纵向基本取直。作业路两侧应配置边沟。边沟为倒梯形,底宽0.5m,深0.5m向坡比不大于15°,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15m,路面横向应基本水,上宽0.8m,挖边沟取出的土平铺在路面上,路面可铺沙石,对凸凹不平处路面要利用推土机进行推平,然后碾压塌实。

(4)综合治理。除上述治理措施外,还有耕作制度、灌溉工程、配套设施、封禁手段等也是治理模式的重要环节。综合治理就是山、坡、沟、农、林、草、渠、田、路统一规划治理。

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经测算,全流域各项治理措施充分发挥拦蓄作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年增加蓄水总量可达0.15万m3,年增加保土总量可达0.01万t。各种措施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效益,果品增产2500kg/hm2,荒山治理后年增产值10.97万元。

2.生态效益

本次规划荒山治理面积4.39hm2,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将大大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局部小气候的形成。通过治理体现在水圈生态效应上,增加常水流量,减少洪峰流量,抬高地下水位。在土圈生态效应上,改善土壤理化性,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三跑田”变成“三保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了农林牧各种植被作物的生长。在气圈生态效应上,区域内的温度、湿度、光热等气候条件将有所改善,风力减小,风沙危害降低。在生物圈生态效应上,项目区新增林草面积4.39hm2,植被率由原来26.5%提高到27.3%,增加地面林草覆盖程度,野生动物环境有所提高,增加了种族群体的繁衍繁殖,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减少了入库泥沙。

3.社会效益

自北河兰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后,提高了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自觉的维护生态平衡,乱砍乱伐现象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荒山治理减轻了下游洪涝灾害和泥沙危害,黑土资源得到了保护,提高粮食生产量。水保工程蓄水保土,地下水位得到提高,局部小气候的形成减轻了干旱对农业的威胁,减少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遏止了土地的恶性发展。通过开发荒山、荒沟,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林牧用地比例趋于合理,提高了环境容量,缓解了人地矛盾,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了调整,有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小流域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建昌县兴隆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农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