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对留守儿童影响的调查研究
2016-10-21董雅婷阙豆豆欧阳思颖凌云
董雅婷 阙豆豆 欧阳思颖 凌云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之偏远地区农民在当地缺少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打工谋生。该做法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等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峻。当前,许多大学生以集体或个人的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大学生在帮扶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次,我们将对常德周边地区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走访,关注大学生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关键词】常德周边;大学生志愿者;留守儿童;影响
常德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市,据调查,如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达121万,留守儿童突破30万人,广大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堪忧,教育环境亟待改善。日前,常德市政协委员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在政协大会上大声疾呼:“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社会。”关爱留守儿童这一面大旗离不开广大学生群体的响应和配合。作为常德在读的大学生,我们在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希望自身能够发挥所长,反哺社会,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同时,通过交流探讨,对比分析,总结出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幫扶的现状,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能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推动教育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在之前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曾数次下乡进行短期支教,也曾多次走进贫困点村,如我们曾策划参与的“爱心团队,走进古丈”——彩虹人生支教团、“绽放花蕾”夏令营、“青春作伴,牵手竹山”“梦想之旅——走进安乡下码头小学”等关爱和守护留守儿童的系列活动。
经过了多次实地考察和短期实践后,我们确立了湖南文理学院“爱满朗州—常德周边留守儿童守护计划”的实践项目,在依托实体活动的基础上,展开了广泛地调查研究。
一、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常德周边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持续增长,部分地区几乎完全丧失青年劳动力,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占据当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九十。虽然因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收入有所增加,留守儿童的生存情况较之从前也有所改善,但由于部分地区的长期贫困,医疗机构的严重缺失,学校教育难以为继等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仍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受教育权无法保障
以常德市桃源县沙坪镇竹山村为例。竹山村位于常德市桃源县南部,总人口为1638人,其中,10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共计490人。村中以老人和小孩为主,人口空心化、低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竹山村村内未开设学校,80%以上的孩子为减轻家庭负担,选择不读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当地学生必须到几公里之外的沙坪镇就读。该种情况常常使得当地很多留守儿童在10岁以下时无法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部分留守儿童因无力支付学费和住宿费而选择辍学,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这里“大打折扣”。
(二)心理问题频现
留守儿童缺乏学校、家庭教育,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家庭温暖,情商智商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人。由于长期缺乏情感疏导与正确的引导,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卑、自闭、抑郁、暴力倾向等。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少父母陪伴
竹山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且成增长趋势。他们大多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一起生活。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从小便失去了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是非的辨别,对于生理心理的认识都严重滞后,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留守儿童正常的心智成长。导致心理上经常产生自卑情绪,性格内向孤僻,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人交流,怕见生人,缺乏安全感,总爱把自己封闭起来,再长大一点还可能出现逆反心理。
2.农村学校教育较为落后
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较低,大部分老师只是单纯枯燥的讲课,不注重发展,也没有条件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对待学生的公平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逃课行为[1]。
3.监护人思想文化水平较低
当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要为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较为封闭保守,不懂得教育重要性的老人。老一代人的教育方式使得留守儿童不能接触到新的事物,往往会形成死板、教条的生活观念;同时,由于老人溺爱与骄纵的特性,使得留守儿童不能正确认识到事情的对错,是非价值观模糊不清,得过且过;另外,监护人因年老体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无法,在留守儿童患病时,不能及时进行医治,意外伤害事件屡有发生,留守儿童的安全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二、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的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服务社会的主要成员。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怀有一颗热衷公益的心,这些都为其帮扶留守儿童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一)大学生志愿者对于留守儿童的帮助形式
1.招募志愿者,成立服务队伍。
以一人之力难以科学有效的进行帮扶。为此,大学生志愿者常常通过群体的形式,组成相关团队,利用假期以及课余时间赴相关地区,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作业辅导、心理陪护,开展习惯养成和青少年自我保护讲座等,策划组织户外游戏活动。
2.组织爱心活动,募集物资进行捐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帮扶过程中,不能忽视留守儿童在物质方面的贫乏的短缺。由于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经济水平较低,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十分有限,所有通常通过组织相关爱心活动,号召大家进行募捐。
(二)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的作用
由于长期留守农村,缺少成年人的陪伴与引导,大部分留守儿童尚未形成较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父母有所不解,对自身丧失信心,对外界缺少认识。针对此种现状,大学生志愿者定点定项发挥自身的长处。
1.改善心理状况
大学生志愿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认真学习或涉猎过教育学、心理学,查阅过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方式,了解过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心理学的小游戏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的苦闷,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
2.利用先进技术
大学生志愿者对现代化教学工具较为熟练。他们的思维是创新的,这其中包括对新的教育工具产品的使用。在帮扶过程中,志愿者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手机,电视等留守儿童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向他们全方位展现外面的世界与科技的进步,逐步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
3.追求自我价值
大学生支教、参与志愿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可以借此将自己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成果。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上,也能帮助自身扩展视野,增加才干,了解国际民情,树立正确的信念与价值观,增加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志愿活动可以认识不同的人,通过参与活动,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但扩大自身社交圈,亦可以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的爱心活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留守儿童的生活压力,起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意义,但是从目前来看,还存在着帮助的形式较为单一,持续时间不长,影响范围较小,组织性不够强,很难形成长期结对帮扶等诸多问题。
(一)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能力不够
在调查中,35%的人认为组织机构不完善,15%的人认为组织管理不到位,3%的人认为团队合作有待提高[2]。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建设仍存在较大问题,组织较为松散,无明确的规章制度可循,管理能力较低。
(二)时间分散导致人员变动较大
大学生志愿者大多都是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而每个专业在大一、大二所设定的课程相对而言会比较多,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时间有限,一般集中在周末或者寒暑假,其中寒暑假里许多来自外地的志愿者会选择回家或外出旅游,这样一来不仅时间比较分散,志愿者活动的队伍成员变动也会比较大。
(三)服务能力有限
大学生志愿者做活动的经费多数以自己筹集为主,最终筹集到的活动经费不够理想,只能够帮助到留守儿童群体里很微小的一方面。同时,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扩大化对大学生志愿者做活动的压力也在逐渐增长。
(四)形式浮于表面
大学生志愿者的影响力需要靠媒体的宣传,主流媒体的正能量传播会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做活动的积极性;但是过分追求轰动效应,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也使得自身将志愿服务本末倒置。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群体过分追求社会效应和个人荣誉,将志愿服务单纯看做丰富自己人生经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工具,形式流于表面。
(五)缺乏专业知识和指导
留守儿童所属的这个群体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的研究,而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是由不同专业不同学生所组成,他们对于留守儿童群体的专业性知识了解甚少,单凭一腔热血,而没有理论的支持和指导会影响整个活动的延续。
四、相关建议和对策
留守儿童需要社会的更多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志愿者们的心。如何更好的实现大学生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服务,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与社会上的爱心组织合作,共同进行志愿者爱心服务
与有经验的爱心组织合作,提高自身的水平。同时,建立一个专门的志愿者队伍对留守儿童群体进行专业的服务,志愿者队伍里的成员进行筛选,筛选过后要有一系列的专业培训,让每一个来自这个志愿者队伍的人都能够有较强的能力去进行志愿者服务。
(二)筹集资金方式多样化,寻求社会上一些企业的资助
名声较大的股份有限公司一般都会设有专门的爱心公益部门,利用一些公益活动的方式来扩大知名度。他们提供资助的方式一般分为现金资助和商品赞助,借助这样的方式将大大促进活动的效率,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不少。
(三)建立留守儿童记录档案,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变化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定期回访,熟悉了解每一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真记录下这些细节状况的反馈。根据不同的数据建立出一个有效的服务方案,针对留守儿童不同情况、不同程度制定出他们每一个人独立的个性化方案,有效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学校加强相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虽然学校本身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古板陈旧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通过电影、邀请志愿服务的先进个体讲座等形式多彩的教育方式,使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的详尽事迹,具体感知志愿服务精神,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3]。另外留守儿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多跟城市的对口学校联系,加强对外交流的机会,派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到外地参加各类知识、才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4]。
(五)增强媒体宣传力度,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主流媒体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志愿者活动的进展,线上媒体与线下媒體同时进行大力宣传,引发社会上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刘丽娟.试析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年02期.
[2]任朋辉.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王美倩.关于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的几点建议——基于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J].法治与社会.2010年11期.
[4]颜凯.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活动对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基于湘西保靖县夯沙乡的调查.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