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
2016-10-21杨志忠
杨志忠
[摘 要] 玉米间作大豆是当前作物栽培的普遍种植方式,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泸水县称杆乡的玉米种植制度,简要介绍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粮食收入提供必需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间作 玉米 大豆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71-02
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总产和单产均居第一位。玉米不仅是高产粮食作物,也是营养丰富的饲料作物和良好的工业原料作物。泸水县称杆乡广大农民都以种植玉米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也逐年提高。本文通过近十五年的农技推广工作,结合当地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简要介绍玉米间作大豆的主要栽培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1 间作的概念和产生的效益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也可称为立体农业。
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证明,玉米间作大豆产生的效益主要有:①经济效益。玉米间作大豆比单种玉米每亩增收20元,比单种大豆增收25元。②产量高。玉米间作大豆亩产比单种大豆亩产高2.5倍,相当于单种玉米亩产的95%,接近亩产400-500公斤玉米的产量。③由于大豆具有固氮作用,生长后期不用追施氮肥,因此每亩可减少约半亩的玉米追肥量,两种作物共生互利,用地养地相结合,达到培肥地力的作用。④玉米对大豆菟丝子有抑制作用,同时大豆的间作明显减轻玉米虫害的发生。
2 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
结合泸水县称杆乡多年推广的种植特点,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才能达到玉米大豆双丰收的效果。
2.1 地块选择
玉米间作大豆的地块一般选择海拔2000米以下,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地势开阔的台地及梯地,土质以沙壤土为好。
2.2 品种选择
2.2.1玉米品种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海拔地带的要求选用株型紧凑、半紧凑、穗大、双穗率高的中熟杂交种。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大部分选用罗单9号品种;海拔在2000米的大部分选用罗单3号品种。
2.2.2间作的大豆品种应根据自然条件、轮作制度、生产水平及利用要求,从生育期、结荚习性、大豆品质等主要性状选用中早熟、杆硬、分枝较少、主茎节数和荚数较多的有限结荚类型。一般肥水好的地区,应选用耐肥水、抗到伏、籽粒大、品质好的有限结荚或亚有限结荚品种。
2.3 播种期选择
玉米的播种期选择因不同海拔而确定。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播种节立弹性较大,基本播种时间在芒种前;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在谷雨前后播种;海拔在 1500-1800米地区在立下至小满播种。而大豆的播种期在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与玉米同期播种,海拔在1400-1700米地区在玉米播后15天,海拔1300米以下推后20天播种。
2.4 玉米间作大豆的播前准备
2.4.1种子的处理
播种前对选用的杂交玉米进行种子处理,为有利于种子发芽生长和防御病虫害浸染及抗御自然灾害,最佳选用包衣体。大豆种子要选择色泽鲜明、粒大、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损的籽粒作种。未包衣种子可用50%辛硫磷乳油1;100倍液拌种{药种比例为1;600斤}防治地下虫害。
2.4.2精细整地、重施底肥
杂交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需水、需肥量大,耐涝性较差,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进行全面深耕,目的是晒地而达到养地。播种前进行第二次深耕整地,做到土壤细碎、平整,以利于出苗、保苗。底肥选用农家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普钙40-50公斤,与农家肥拌均匀后施入塘内。大豆的底肥采用开沟条施,为玉米大豆的出苗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5 种植规格
玉米是喜温高光效高杆作物,合理的群体结构,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播种方式应根据各海拔地带的气候和土质特点进行选择。杂交玉米的播种规格采用规格化打塘穴播,株距25-30厘米,行距50-55厘米,折合亩密度4000-4500株,在玉米的行距间间作大豆,规格采用开沟穴播,大豆播种深度为3-6厘米为宜,切勿过深或过浅。通常土质松软,墒情较差时,播种深度可达5-6厘米,反之宜浅至3-4厘米,春播的稍浅,夏播的宜浅。与玉米的行距间隔15厘米、大豆行距1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点播4-6粒,每穴留3苗,折合亩密度6500-7000株。
2.6 田间管理
2.6.1玉米的田间管理
2.6.1.1苗期管理。玉米的苗期管理指播种至拔节期的管理。主要任务是为保证苗全、苗齐、苗均、苗壮、促进根系发育良好,植株敦实。幼苗出生3叶1心前,要及时带土移苗补缺,在4-5叶期结合第一次浅中耕进行定苗,每穴留三株,同时要轻施苗肥亩施尿素25公斤,复合肥10公斤。
2.6.1.2穗期管理。穗期管理是指拔节至抽雄吐丝期间的管理。主要任务是使玉米植株敦实粗壮,叶片生长挺拔有劲,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达到壮杆、穗大、粒多的目地。玉米进入大喇叭期{10-12片叶}结合第二次中耕培土,重施穗肥,每亩施尿素25-30公斤,复合肥30-35公斤。
2.6.1.3花粒期管理。玉米的花粒期是指抽雄到子粒成熟。主要任务是养根保叶,延长功能期,防止贪青或早衰,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达到丰产丰收。
2.6.1.4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主要有大、小斑病,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等。防治措施主要是大小斑病每亩用5%多菌灵或70%甲基托补津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小地老虎主要危害苗期,每亩用3公斤绿地虫清进行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辛硫磷0.1公斤拌细土15公斤施入心叶防治;抽雄和吐丝期每亩用螟虱 克20-25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止蚜虫。
2.6.2大豆的田间管理。大豆营养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目标是;促进根系生长,实现苗全、苗齐、苗壮。主要措施为;尽早查苗补苗,适时间苗定苗。中耕2-3次,松土除草。留苗密度;品种生育期长,肥水条件好的每亩可留6000株,具体密度按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早播的宜稀、晚播的宜密;分枝多的品种宜稀、分枝少的宜密的原则来确定。
开花结荚期间,以培育壮株增花增荚,减少花荚脱落為主要目标。采用按照需要追肥、浇水、清楚杂草防治病虫害,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协调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达到株壮、荚多、抗倒伏、不早衰的目的。
鼓荚长粒期间,以继续增加株荚数,主攻荚粒数和粒重为目标,采取浇水或排涝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保持较大叶面积,延长其功能期,增加有机物质合成量,达到荚多、粒多、粒重高产的目的。
2.7 杂交玉米一定要坚持九黄十收,一般苞叶干枯变白,子粒变硬,具有本品种的颜色和光泽时,即可收获,这样即可保持籽粒的内在质量,又可防止田间毒害损失,确保丰收。玉米子粒含水量在13%以下粮温不超过30摄氏度,即可安全贮藏。要求粮仓必须清洁消毒,保证无虫以透风干燥环境下通风凉爽,防潮隔热性能良好。当大豆的豆叶枯黄,大部分脱落,茎杆乃有韧性,豆荚豆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摇动植株沙沙作响时,表示大豆成熟,应及时收获。
总之,通过简要介绍称杆乡玉米间作大豆的栽培措施,深刻理会到,通过作物之间的间作,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叶面积系数;通过作物之间的间作,充分利用边行优势;通过作物之间的间作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通过作物之间的间作,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作物丰产性能;通过作物之间的间作,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稳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