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人叙事散文阅读《汪大娘》答题分析

2016-10-21孙大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8期

孙大娟

这次我县高一期中检测所选文学类文本是张中行的《汪大娘》,4道题20分,全班均分8.9分,得分情况不如人意。现就学生在阅读和答题中存在的相关不足及其原因作简要分析,并归纳一些答题策略,以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水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原文略)

15.理解下列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参考答案】李家本无罪,(1分)但因出身(租房、雇工)致祸。(1分)

(2)风停雨霁

【参考答案】“文革”(的风雨)已经过去,(1分)生活又回到“常轨”。(1分)

【学生答案1】①人家没有罪,但当时是文革时期,总有些人会安莫须有罪名加以定罪;②一切风雨过去,泛指灾难过去。(0分)

【学生答案2】①李家并没有罪责,却因是大户人家就遭受牵连;②十年文革动乱结束了。(2分)

【错因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从学生的答案来看,学生1的答案是没有结合两词语所在的前后文具体语境,没有找关键词的意识;学生2的答案,结合前后文具体语境,但在答题时用词不准,如“牵连”,关键词未找全,如“霁”未在答案中表达。

要准确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含义,首先要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原意:“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原意指百姓本无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风停雨霁”指风雨已停止,天放晴了。接着,圈出这两个词语中的关键字眼:“匹夫”、“璧”、“风雨”、“霁”。最后,结合前后文具体语境,分析这几个关键字眼的文本含义,即“匹夫”指李家,“璧”指李家的家世,即上文所写的雇佣、租房。“风雨”结合第八段可知是社会环境的风风雨雨,即文革带来的风风雨雨,而“霁”指文革停止,人们又可以正常的生活了。这样,答案就清晰呈现了。

16.文中用哪些事来表现汪大娘的“正气和憨气”的?试概括。(4分)

【参考答案】①身为帮佣却毫不见外,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的习惯;②主人家都怕她,敢打主人家淘气的孩子;③管其他住户家中的事;④文革时不入圈套说实话。(每点1分)

【学生答案1】①过日子勤快,永远不闲着;②李家的食物她全权负责;③我肠胃出问题,不吃饺子,她也管;④她年高离去时,人们都舍不得她,还让孩子带她去名胜玩。(0分)

【学生答案2】①她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②李家人都怕她;③门户家有事,她也管;④文革时期不颠倒黑白,救了李家。(3分)

【错因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文本的内容要点。从学生的答案来看,学生1的答案是没有找准答案区间,如①④点,提取精要不准确,如②③;学生2的答案,找准了答案区间,但在答题时没有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导致部分内容要点遗漏,如:①②。

【答题指导】“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全文或段落)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而汪大娘的“正气和憨气”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分析概括内容要点时,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一些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确定答案区间。如:将题干所给“正气、憨气”代入原文寻找类似词语,可确定答案区间在3-6段。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如:3—4段分别有两个要点,要注意找全并整合;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如第6段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提取,自主归纳。此外,归纳时要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语句。

17.文章第④段写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侧面叙写。(2分)借大少奶奶之口,(1分)写汪大娘只注意“心中的常理”,(1分)突出了她正直、尽责的个性。(1分)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1分)

【学生答案1】侧面描写,通过张玉婷的话,更加突出汪大娘的正直。(4分)

【学生答案2】①通过当事人的话,让文章更富有真实性;②更能写出汪大娘的正直;③写出李家对佣人周到,并未因为他们身份卑贱而轻视她们。(3分)

【错因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中重要段落的作用。本题6分,实改抽样均分为3.78分,从学生的答案来看,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①两生的答案都考虑到了对张玉婷之言的理解,但没有结合上文,导致理解有遗漏。如“汪大娘只注意心中的常理”都未答出;②答案角度不全面,或无中生有,脱离文本。如学生2的第③点。

【答题指导】特殊段落主要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如开头段和结尾段,或是叙述中的插入段。分析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注意段落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不同位置的段落有着不同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地点;②营造气氛,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③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④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结尾段的作用:①總结全文;②暗示主题,强化感情;③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思考;④呼应开头。

中间段的作用:①承上启下,结构上过渡;②表达上衬托(正衬和反衬);③侧面烘托人物形象;④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

明确段落的位置和相应的作用后,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适当分析,围绕题意来回答就可以了。

18.文中说“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文末又对读书可以明理提出质疑,试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参考答案】①汪大娘虽未读书,但能明白为人常理,恪守人生正道,突出人物形象;②贬斥为私利而颠倒是非、丧失良知的读书人,警醒人们读书不要违背了“明理”的初衷;③忧虑“文革”给国家带来的动荡、给人性带来的扭曲与戕害。(每点2分)

【学生答案1】①表现出作者对文革中迫害读书人的罪恶行径的强烈控诉;②表现了作者对在文革中受牵连的读书人的同情;③表现作者在黑暗社会下对真理的追求。(2分)

【学生答案2】①汪大娘不识字,躲过了文革的祸患,作者为她感到庆幸;②“读书明理”意思是读书多了,明白的道理就多了,可是汪大娘不识字却能通晓世间的理,表达了作者对汪大娘的赞美;③结尾提出质疑是因为社会中有人识字却不明理,表达了作者呼吁识字的人更要做一个“明理”的人。(4分)

【错因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学生答案来看,问题有:①学生1的答案答题角度单一,导致答案重复;②学生2的答案,相比较而言就显出高下了,读懂了题干,但是在答题过程中忽视对写作背景的考虑,导致第①点的作答仅停留在表面层次。

作者单位: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