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烛之武退秦师》看古代政治上的博弈
2016-10-21杨四潮王燕
杨四潮 王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有一篇非常经典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内容讲的是烛之武在郑国即将灭亡之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瓦解秦国和晋国联盟,表现了烛之武超人的智慧和口才。我觉得烛之武的表现真是精彩极了,但思考之余,觉得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国与国之间政治的博弈上,秦穆公、晋文公表现也不赖。
首先,看郑国政治上的夹缝求生存、施展腾挪手段,烛之武善于审时度势,选择恰当的突破口开展外交工作,秦国是最佳的突破口。因为是晋国恨郑国“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而秦国只是被晋国邀请来助拳的,说穿了就是郑国和秦国无矛盾冲突,选择秦国是唯一的出路,不浪费时间,也容易进行些。如果说退秦国,减少一半的军事威胁也无不可,谁知道不仅如此,秦国退军后还派军队帮忙守卫郑国,真是大大地出乎意料,迅速化敌为友了。可见在政治上博弈,态度转变慢还不行呢?有秦国守着,晋国可就为难了。原先是两个大国攻打一个小国,指日可下,十拿九稳。现在可好,秦郑反而结成联盟了,孤立了晋国,形势上由对郑不利变为对晋国不利。这和郑国烛之武善于利用晋国曾经对秦国言而无信,让秦国内心上对晋国产生怀疑有很大关系。还有一点就是,政治上要讲究互惠互利,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郑国可是砧板上的肉,豁出去算了,对秦表忠心、效犬马之劳是最有效果的。所以提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秦国达到了不战而全胜的最佳结局。
其次,看秦穆公如何在政治上施展手段,先是希望在共同出兵的情况下分一杯羹,不惜勞师远袭。最后在烛之武的当头棒喝下觉得不过是帮别人作嫁衣裳,于是迅速调整战略战术,退军并协助守卫郑国。要说这样做有可能被晋国指责为不守信用、任性胡来。不管了,先前考虑不周到,现在被烛之武一语惊醒梦中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呢。本来秦国就不希望晋国变强大,特别是不希望晋国强大到超过自己,哪怕晋文公重耳是自己的亲女婿也不行,在政治面前可是连兄弟老子都不能认,一个女婿算得了什么,秦伯算得上老奸巨猾、翻年比翻书快的典型了。
最后,看晋文公如何能屈能伸地做出取舍决定。历史上记载秦伯嫁女: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公子为她准备好打扮用的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来到晋国后,晋国公子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这个故事是讲这位晋国公子的眼睛只盯着衣服华丽的婢女,结果却丢掉了真正的主人。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晋国公子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当然,这位晋公子不是晋文公重耳,重耳可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为了当上晋国国君,他可是连侄子不要的老婆都能接受。历史上记载重耳被迎请到秦国后,秦穆公非常高兴。秦穆公不但送给重耳宽敞的住宅、金钱、宝马、马车外,还将自己的同宗的女儿五个人嫁给重耳,其中就包括了秦穆公自己的女儿、重耳侄子圉不要的妻子怀嬴。秦穆公此举,让重耳非常为难。晋太子圉是重耳的侄子,所以怀嬴是他的侄媳妇。秦穆公夫人穆姬是他的姐姐,因而,秦穆公与重耳是亲郎舅。怀嬴虽然不是穆姬亲生女儿,但在辈份上比重耳晚一辈。如果重耳娶怀嬴,他这个老娘舅就成了秦穆公的新女婿,辈份不对。另外,怀嬴既是原晋太子圉丢在秦国不要的老婆,娶怀嬴,在名声上也终究不大好听。但是,秦穆公决意要将怀嬴再嫁给重耳,也有自己的考虑。第一,为他挣回颜面。晋太子圉他的女儿怀赢抛弃在秦国,逃回晋国当国君后,又没有派人来接,对他这样一个大国之君来说,实在是太失面子了,只有公子重耳接受怀赢并在秦国帮助下回晋国执政,才能从根本上挽回他的面子。第二是考验重耳对秦国是否忠心。秦国本来是从边陲之地兴起的强国,在礼法上原不如中原各国那样讲究;而对习于周礼的周天子的同宗、有教养的晋国公子重耳来说,只有接受怀嬴,才能证明他接受秦国的文化,有别于晋惠公和晋太子圉。因为双方有不同的考虑,在结婚大典上就惹出了乱子。原来,在结婚当日,怀嬴奉上一只特制的盒子,自上往下浇水给重耳洗手。这是一种非常隆重的礼节。重耳起初接受了怀嬴浇水之礼,继而大概心中实在不舒服,突然不高兴了,挥挥手叫怀嬴走开。怀嬴发怒说:“秦、晋是互相匹敌的大国,你为什么要看不起我?”重耳害怕了,脱去所穿的礼服,穿上囚服听候秦穆公发落。秦穆公连忙安慰公子重耳说:“寡人所生的嫡亲女儿,这个女儿最有才能。公子圉为质于我国时,嫁与子圉。本想将她正式以礼嫁与公子,而怕公子因此遭受恶名,所以不敢以礼正式出嫁,而让她随宗女一起归公子;只是因为寡人特别喜欢这个女儿,所以才想出这个办法来,没有其他缘故。这是寡人自己失礼,使公子有辱,是寡人之罪也。公子对此无论如何处理,寡人唯命是听。”秦穆公的话讲得很坦率、诚恳,重耳打心眼里想辞退这门亲事,但从政治利益考虑,觉得接受怀嬴,就会有利于自己在秦国立足,有利于获得秦穆公的全力支持,有利于重返晋国、夺取国君之位。
所以,在面对郑国这件事时,他没有因秦国撤兵而恼羞成怒,反而理智地分析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三条结论,19年的流亡列国生活让他面对突发事件时处理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最后终成一代霸主。
总之,一篇不足400字的文章却能展现这么精彩的政治博弈,我们不能只看到烛之武的出众表现,秦穆公、晋文公也毫不逊色。
作者单位:湖北麻城实验高中;湖北麻城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