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2016-10-21米永梅
米永梅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因其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对事物及其变化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变得容易,从而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些误区,如只在公开课上使用,平时根本不用;还有的教师以“电脑”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感知,多媒体应该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装饰品。
一、多媒体,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本是学生的唯一,黑板加粉笔主宰了课堂,枯燥的文字讲解,有限的挂图演示,教师-课本-学生,这种单一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处于较低的水平。空洞的说教,无力的语言,使学生的体验是浅层次的。
如今,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多样的世界成为学生精彩的课本,大量的信息通过图片、声音和动画等手段呈现,让学生享受审美的乐趣,陶冶情操,启迪思想。在学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学生上网寻找海市蜃楼、绿洲的图片进行交流。這使得远在天涯的美妙景象近在咫尺,沙漠不在是教师口中一个抽象的词语,而是变成一个生动、多彩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下,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沙漠是奇妙,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学习《甜甜的泥土》时,创设以下情境:课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音乐声中,师生共同感受母爱,同时屏幕显示画面“母亲怀抱女儿在风雨中前行”。一首普通的歌,一幅简单的画面,就使教学内容增色无穷。
二、多媒体,让学习更加高效
新课程要求课堂高效,光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显然是达不到的,借助多媒体技术却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解《活板》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古代印刷发展史用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毕昇研制活字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发现,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具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功能,由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能自由思考,自由讨论,由此学生想提的问题也就多了,主动性得到了发展,在交流探究过程中,每个人的想法、智慧都为大家所共享,于是,产生独立探究、技高一筹的心理趋向,即“自我实现需要”。一个人心理上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需要”,就会为实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必欲求之而后快,从而为创新思维灵感提供先决条件。
平常我们有改不完的作业、试卷,周而复始的枯燥练习让师生都喊累。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围绕自己的学习任务,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探究,在对信息收集、选择、加工的过程中,实现自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标。要使全体学生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这就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尽可能给予支持和帮助,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力争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多媒体,让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模式下,教师凭借丰富的知识经验,高高在上,教学也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学生是被动接受,处于受支配的地位,主体地位从没有得到体现。长此以往,造成师生关系的隔膜,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更不敢去做,动辄得咎,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其实,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也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产生心灵的碰撞,从而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信息量激增的今天,学生在网络的知识海洋中自由遨游,他们所得所获已远远超过课本,教学相长,只有在今天才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四、多媒体,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想用多媒体教学,又怕操作失误,就让计算机老师把课件设计好,上课时让课件按既定顺序播放下去。教师则想方设法将学生思路引导到课件中,这样的课仍是“流水课”,只不过以教师为中心演变为以电脑为中心。这种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我们试想一下:学生在网络中漫无目的一无所获;在讨论区不围绕主题的自由发言。放任的后果是,多媒体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完成不了。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的指导是随时随地的,学生不断地将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不断对教学过程调控。多媒体教学应该是以技术为基础,以教师为灵魂的。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马陵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