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10-21曹文侠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学诗歌教材

曹文侠

传统的经典文化在发展中更多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因而文化是传承民族精髓的关键要素。很多专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倡导通过经典诵读,提升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在实施课程教改的同时,中小学的教育已经从传统的诵读逐步转化为诵读和理解相结合的阅读课程。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典诵读工程在中国越来越火热,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将之纳入学校教学之中,但由于其在学校的开展尚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与实踐上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在诵读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以此为契机吸收民族文化之后,由此了解到诵读是符合则以教学目标的,教学可以在诵读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落实具的诵读活动细节,并且在各方努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

一、经典诵读实施的意义

由于经典诵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和文学功底,所以在诗歌学习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借助经典诵读能够体会到文学的特殊魅力,并且也能体会到诗歌的意蕴。曾有人这样总结,一本好的古典著作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属于当代,故而经典诵读让儿童更了解名家的想法和思想,借此能够体会到大家的风范,即使儿童受到年龄限制不能完全地理解经典诗歌含义,这在无形中也会影响孩子今后学习的气质。由此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量或者长期的文学累计,让孩子在今后的发展中受益匪浅。并且通过诵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开始诵读的时候也许不了解深的含义,但是长期积累以后,对学生今后的文学理解和文学感悟有较大帮助。

二、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1.塑造适合经典阅读的氛围

通过强化校园人文学习氛围,进而增强国学气息。因而在校园建设的时候要重视环境对其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目的是塑造人文校园景观环境。第一,要重新的定义国学气息浓烈的校风和校训建设;第二,开展能够调动学生诵读活动的文化讲座,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状况做好后期跟踪考察工作,然后以此为基础建立诵读档案,目的是考察学生的诵读状况,或者结合不同时间段的诵读情况,给学生清晰的展示诵读状况。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总结学生的不足,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诵读质量。

2.以教材为主的经典诵读

教材是相关领域专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辑的教学素材,由于教材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因而教学中完成基础教材学习,才能真正的开展其他方面的高能训练。目前教材上面选用的诗词内容都很适合小学的年龄诵读。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虽然诗歌内容简短,但是语义简短易懂,并且意味深长,集中教学的名家名作,十分值得学生学习。但是教学时由于版本的不同,还是有很大差异性,加之语文课程的开放性,让教学活动更具有创新活力,为了尽量满足不同的地域要求,就要在自我发展中不断的实现发展。教学时更要结合地域文化和本土教材的要求,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借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师合理地把握课堂教学状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大胆地诵读,通过分组诵读,跟随着音频诵读和情境诵读等形式,让诵读的效果加大。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心和核心都集中在诵读教学活动上,该教学理念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让学生对语言有深刻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饮湖上初晴雨后》,其中有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艳抹总相宜。”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给学生营造陶醉其中的情境,在抑扬顿挫中让学生有更多情感的体验。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的最好老师,加之小学生性格活泼多动,因而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能够好好地学习。教师要将学生学习到的相似古诗词内容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一方面加大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可以将描写春天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比较与《春夜喜雨》等的异同。通过比较不同的诗歌,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从而获得对诗歌有深层次的体验。

4.制定合理的诵读时间

诵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兴趣培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学生在阅读进程中能够提升自己对知识或内容的理解。教师每天给学生规定诵读时间,随着学生年级升高,诵读的时间逐步加长,给学生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长时间的诵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另外学生也可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有良好的标准指引,自己科学合理地安排诵读时间,并制定诵读计划。例如有的学生习惯每天早上阅读20分钟,或者午睡的生活化阅读10分钟,在晚睡的时候再阅读30分钟,分阶段的阅读让学生时刻对阅读有新鲜感,并且有充足的时间消化阅读内容,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总之,小学教育中实现诵读教学,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更能以此为契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的智力也得到发展,对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有显著提升,一方面能够建构儿童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让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经典诵读完成以后要发展建立完整的诵读体系,目的是指导诵读实践活动,并将诵读推广到各级院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文学诗歌教材
教材精读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文学小说
文学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