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意识培养视角下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引导研究
2016-10-21徐雪平
徐雪平
摘 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希望恢复国家富强、民族尊严的共同梦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望。中国梦的逐步实现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向,同时也是大学生自身理想和追求的重要精神支撑。因此,以国家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提升维护国家利益的品质,是引导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国家意识 中国梦 践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b)-0144-02
当前,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引导他们践行中国梦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随着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忧患意识等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逐步深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国家意识,是引导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重要切入点,也将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忧患意识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1 强化国家意识是践行“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国家意识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长期共同的生活、生产、斗争中形成起来的对整个国家认知、认同等情感与心理的总和[1]。国家意识既是一种政治意识,也是一种文化意识。它体现了国民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保护国家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的整体性观念,是国民爱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国家意识有着完整的结构,主要包括国家认知、国家认同、国家期待。国家认知是国民对自己所属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态势、国家复兴与繁荣的挑战因素等方面的全面掌握。国家认知是国家认同和国家期待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国家的构建主体之一,大学生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国家,对国家产生正确、客观的认知,才能提升国家认同度并形成合理的国家期待。国家认同是国民对自己所属国家的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一种认可和归属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和政治资源,国家认同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普遍而真实的国家认同,是国家稳定的民意基础,也是国家兴旺的重要前提。国家期待是国民对自己所属国家发展前景的期望。国家期待产生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国民合理的国家期待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目标。正确了解国民的国家期待,有助于制定符合民意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有利于处理国民关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备受关注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指出,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历代先进青年追求的理想之梦。2013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召开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指出,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所以,如何让国民认知、认同、践行中国梦已经成为学术界广泛探讨的重大研究课题。中国梦作为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它的提出以及赋予时代内涵的过程就是对国民进行国家意识培养的过程[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利益格局也正经历深刻调整,全社会正在经受着复杂的思想冲击,迫切需要强化国家意识,以整合政治力量与凝聚国民智慧。另外,中国梦在保持其精神实质的同时,转换了话语体系,以非意识形态性的表述方式,为国家的未来勾勒出一幅清晰可见的宏伟蓝图,能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有助于国民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国家意识并践行中国梦。
2 国家意识培养是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切入点
当前社会思想文化交流的新态势,高校教育出现的新变化,使得如何引导大学生践行中国梦成为一项比较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国家意识培养为深入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引导大学生践行中国梦找准了切入点。
2.1 了解中国梦的提出背景,引导认知当前国情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来,历代领导人、有识之士、人民群众的共同梦想。然而,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还面临着各种类型的巨大挑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与西方国家差异明显,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作为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无疑是与狼共舞,经济结构仍然存在不足;作为东亚地区性国家,周边的安全形势日趋复杂,面临全球霸主国及地区其他强国的遏制;作为向海洋强国迈进的国家,护持海洋权益的压力持续增强。所以,引导大学生用历史分析的方法了解中国梦的提出背景,认知当前中国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态势、国家复兴与繁荣的挑战因素,定会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忧患意识的教育,鼓舞大学生为践行中国梦努力奋斗。
2.2 理解中国梦的实现道路,引导认同社会发展道路
梦想是方向,道路是实现梦想的具体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之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基本结论[3]。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对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成就和发展目标的认同。对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认同,就是对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等重大问题进行认知和肯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成就的认同就是对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现状给予积极肯定、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并认可这些问题和不足具有客观性、阶段性和可解性。对道路的发展目标认同就是肯定和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目标的实现可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获得最广泛的认同。可以说,引导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定会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好感,并由此而坚定道路自信。
2.3 构建精神支撑,引导期待国家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人都有同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4]。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散发着的幸福的味道。在当前竞争剧烈的时代,大学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构建心灵支撑,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确立了精神坐标与价值追求,而这正是大学生内心所渴求的。大学生对国家的健康发展充满信心,向往自己的幸福,追求自己的幸福,期盼自己个人幸福的实现。大学生用知识和技能不断武装自己,心系国家兴衰,民族存亡,对祖國有一种崇高的信仰,从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将成为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
总之,强化国家意识是践行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意识培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积极的国家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品质,并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张英.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与地理教育[J].地理研究,2011(7):12-13.
[2] 张雪萍.论在当代大学生中践行“中国梦”的意义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3(7):101-103.
[3] 陈敏,曾令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之路[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4-37.
[4]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