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6-10-21王邦云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兴趣培养

王邦云

【摘 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 、“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兴趣;培养

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是“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的,我班学生在做作业,完成习题时都比较粗心,尤其现在五年级了,计算量相当大,可以说这册教材基本都是以计算为主。如: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解方程、求多边形的面积等内容。开学的那段时间,学生的作业做得差,课堂上练习完成不好,使我比较着急,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准确呢?根据教学实践,本文笔者阐述了几种有效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作为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组织教学,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兴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知识化为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

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游戏———“找朋友”,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具体做法是:以找朋友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小4去找谁? 學生边拍手边回答:找呀找呀找朋友,你的小4找小6。这样便能使相对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口算训练

教学实际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速度的快慢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如何提高口算能力,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探索研究的。我在教学中常常实行分类指导的方法,加强训练,循序渐进,利用提高口算能力来促进计算效率的提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从不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年级主要在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其中以整数运算为重点,其次加强乘加、乘减、连乘、连除的口算练习;中年级则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对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具体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当然,识记一些常用数值,如π、2π、3π等,对于提升口算速度与正确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三、加强估算训练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另外,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估算也能起一定的检验作用。每做完一道题,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如可以采用“估算——计算——验算”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例如,估算 192+97 时,让学生先思考192和98分别接近几百,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当完笔算后,将正确的得数与估计结果相比较,让学生明白估算结果应该和正确的得数很相近,进而也起到了验算的作用。

四、注意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可以单独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如教师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让学生解答问题,再给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找到合适的简便方法。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提升学生的解题速率和正确率。

五、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计算习惯呢?

1.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往往抄错。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这要求学生计算时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决不罢休,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如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3.认真验算的习惯。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学生要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4.建立病题卡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让学生建立病题卡片,可以预防错误再次发生。如可以让学生按病号、症状、诊断、治疗四个程序填卡登记。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兴趣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