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

2016-10-21赵英华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互动式教学初中教育

赵英华

【摘 要】初中语文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人格形成,人文精神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是主要考试科目,作为基础科学更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但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现状并不理想。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融入,则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积极针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新课堂。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

引 言

初中语文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初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字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科目,对于促进学生协调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教学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学生语文能力低下,尤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些学生词语贫乏,缺乏语文积累,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后续深入学习。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信心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最终放弃语文学习。想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确保语文教学质量,应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多元化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参与性和互动性。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新课改更是对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写作技巧、语文学习方法、修辞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阅读和写作。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基本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并不高,很多时候不能获得预期教学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原因所造成,由于受认知能力、学习方法影响。一些学生学习中死记硬背,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效率低下。而另一方面则是教学原因,也是最为主要的原因。由于语文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大多初中的语文教学模式停留在知识灌输模式中,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往往忽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不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应试教学模式僵化了学生思维,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知识面局限于课堂和考点,难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突破性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教”与“学”的联系,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体,营造了一种良好互动学習环境,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完成教学活动,展开具有互动性、参与性、针对性、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使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建立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强调课堂参与性和互动性,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理论是:构建主义学习观、合作教学论、素质教育创新观等,基本原则是:过程性原则、交流性原则、反馈性原则。这种教学模式最早提出于十九世纪,二十世纪被完善推广,应用到教学领域。这种教学模式被推广后便得到了大规模应用,美国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了该教学模式。九十年代末该教学模式开始在大陆推广,并获得显著成果,其科学性已被不断的实践所验证。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缺陷与不足,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参与。这种教学模式也使教师职能发生了转变,教学中不再进行单纯的知识灌输,而通过引导手段,进行引导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解惑答疑,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十分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周期短,见效快,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且互动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有着很大帮助。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将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靠,运用更熟练。

三、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通过前文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知道,教学现状并不理想。通过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的分析可以知道,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切实可行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积极融入互动式教学模式,基于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构建新的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中要明确好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来构建课堂,提高课堂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具体课堂构建形式可以是:合作模式、情境模式、项目模式等。为了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以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参与性,教学活动开展应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通过学习小组方式来教学任务布置,组织小组讨论与发言。分组时应将四到六名作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分组要坚持多样性原则,将不同类型学生分为在同一组,从而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补,让学生相互帮助,来提高教学效率,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分组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分组不科学,将好学生统统分在同一小组内,便会造成一般学生失去参与兴趣,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反而适得其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分组必须科学。这种分组学习方式,学生与学生间可互动,教师与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间都可以产生互动,教学灵活性更强。且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学习活动开展中出于团队荣誉感,学生会更加重视成绩,会把个人成绩看做集体成绩,更愿意参与学习,更愿意付出努力,学生学习效率便会被大大提高。在小组活动中,一个人无法解答的问题,通过小组力量进行分析解答,对于学生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杜儒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李妍.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及综合性学习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互动式教学初中教育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论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