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016-10-21王国富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王国富

【摘 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给学生创设快乐生活的教学情境,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质量;学习兴趣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數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具有提问的技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好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送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主要渠道。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个体素质的展现,更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传递。好的课堂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言而有意。而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学生已不再是一个纯被动的客体,而是教学活动中有着独立思想的生命个体,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关注者,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设法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的学而服务。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是提问,二是指点。

二、提问的策略

“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对话,对话不是单纯的言语应答,而是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主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师生间的对话往往以知识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而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互动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日常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违背提问的初衷,失去了提问的价值,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无几;甚至有的教师只为提问而发问,造成课堂与学生脱节,学生远离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有效提问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和导航,他将教师的意图传递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王方林在《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文中指出“有效的课堂提问所应具备的技巧是:提出更少的问题,提出更好的问题,提问要有深度,提问要有广度,使用等候时间,选择学生,给予有用的教师反馈。”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是一项需要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开动脑筋寻求数学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化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好奇心强、有意注意时间短,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影响,因此,合理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很快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以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反思来看,课堂的兴趣,关键是教师上课要有趣,要善于在学生、教材、文本间找寻学生易学、乐学、有兴趣的切入点,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只有好奇,才会关注,才有探索,才有创新。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文本的内容编排,设计一些与教学文本紧密联系的故事、笑话、情景演示等导入新课。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可操作性情境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以无意注意为主,但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游戏、情境为依托,组织一些操作性的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观察、测量、演示、操作等活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又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同时又巩固和灵活运用了所学知识,还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时,笔者设计了两个操作情境,一是拿币游戏活动,加深学生对不同面值大小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通过屏幕投影5件不同价格的商品,分别标为2元5角、5元3角、8角、8元7角、9角7分,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拿出买每件物品要付的人民币。二是“小小超市”购物活动,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拿出一件自己最喜爱的文具,标上价格,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最先把自己的物品卖完,学生可下座位去购买自己最想要的文具。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大小,同时也体会到了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学生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在竞争中得以提高,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所学的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经历知识发展的全过程,学会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可操作性、实用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定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

[3]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4]高艳.现代教学基本技能[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邹进,2000:120-121.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