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6-10-21李文刚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教学目标有效性

李文刚

【摘 要】有效教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通过联系生活、细化教学环节、加强前后联系以及“补强”教学等措施,切实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生活实际;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必须提升教学有效性,切实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才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数学自身的魅力等方面入手,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一、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都还比较简单,其中许多知识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教学活动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减法》时,这部分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生活化的内容,以此引入减法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结合班级的人数情况引入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我们班上一共有40名同学,但是小明和小红由于感冒生病,今天请假,那么今天班上有多少名学生呢?”对减法有所了解的学生,通过“40-2”就可以知道有38名学生。而对减法没有了解的学生,可以通过“数一数”的方式得到答案。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实例,教师就可以进入《减法》这一章节的具体内容:猴子有13个桃子,兔子买了9个,那么猴子还剩多少个桃子?其计算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减;也可以先减去3个,再减去6个,但是这些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实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将精力集中到教学当中;还可以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预先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了解课本中的相关知识。

二、细化教学环节,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不少教师往往会设置过于远大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整体性太强,导致学生难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细化,以此实现教学目标的分拆,在有序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章时,由于小学生对数学的积累尚少,所以,他们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认识不准确的问题,而课本中涉及的图形较多,包含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多种图形。对此教师可以按照图形的分类,一种一种地对学生展开教学,使其逐步掌握图像,认识相关知识。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按照课本中给出的几个图形,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这些图形,然后再专门进行长方形的认识教学。此时教师可以将身边随处可见的物体进行举例,让学生能对长方形有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说:“同学们,长方形的物体很多,大家可以找出教室里边还有哪些长方形的物体吗?”经过观察,学生就可以说出黑板、书、讲台、门、窗子、墙壁等多个答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展开正方形和圆形的认识教学,让学生从生活常见的物品中说出正方形和圆形。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积累,就可以说出碗口、车轮、杯口等是圆形,魔方、地砖等是正方形。像这样细化教学环节,在学生对一个知识点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大幅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加强综合性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方面还没有养成固定的习惯。鉴于其身心都还在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出现的知识遗忘情况加以思考。因此,为了不断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避免其遗忘已经学过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进行综合性的教学。

比如,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图形或是加减法的时候,将这两个部分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教学。这样就可以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次记忆。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在黑板上画出十几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然后,可以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黑板上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数量比圆形多几个?圆形和正方形的数量比长方形多几个?通过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图形的相关知识再次形成记忆,也可以使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此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针对学生的认知实际,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其由于自身认知水平和学力水平的差距,导致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学习“短板”。为了避免这些“短板”阻碍学生對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进行“补强”教学,针对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数学水平。

比如,就上文教学减法的例子而言,部分学生对于“一个一个地减”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对“先减 3 ,再减6 ”的方法却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这是由于学生自身思维的局限,导致其不能对多种不同的方法形成全面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环节,通过更换例子、拆分步骤等方法,消除学生的认知误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海静.试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都市家教,2015(07).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教学目标有效性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