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研究

2016-10-21杨雨丰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辽宁省老年人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科研方法,对辽宁省老年体育健身情况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老年人的需要通过体育健身增强体质,健身项目一般适合选择弱竞技性和强度低的项目,目前辽宁省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等级比例是不合理的断层结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但申报资格和选拔程序不严等问题,本文实地调查研究辽宁省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情况,提出培养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路径。

【关键词】辽宁省;老年人;社会体育指导员

目前,随着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老年锻炼人口日益,老年体育健身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中国老年人口数量众多、体育健身需求高、闲暇时间多等特点,使老年群体成为全民健身基础人群。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方式并没有细化分类,并没有很强烈的针对性,尚没有针对某一特定群体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辽宁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老年体育健身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辽宁省大连市的400位老年体育健身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通过2015年辽宁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名单随机选取20位进行访谈。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查阅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图书馆等资源,选取老年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各类学术期刊上2000年以来的文献资料,同时查找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专注、书籍、辽宁省体育局、国家体育总局等网站收集相关资料,为撰写本文奠定坚实基础问卷调査法。

调查问卷法。根据本研究的实际需要,制定调查问卷之前,访谈了相关专家和查阅资料 ,为调查问卷有效性和可靠性奠定了基础,结合体育科研方法中有关调查问卷的设计的要求,以及本研究相关内容和研究目的,设计了辽宁省老年人体育健身锻炼的调查问卷。为确保所设计旳问卷内容、结构的有效性,即问卷调查的内容、结构是否能够体现研究调查主题,采用专家访谈法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设计进行效度检验,系数为0. 91,表明本次调査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本文运用SPSS17. 0以及Microsoft office excel等软件对本次论文的调查问卷进行收集、数据整理和归纳,通过分析数据统计,并加以分析制作相关表格和图案。

访谈法。根据本论文研究相关内容,结合研究的方法和目的,通过电子邮件及电话等形式,对国内有关社会体育的专家以及随机抽取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访谈,根据问卷的内容以及有效性和可靠性等问题上征求了意见和建议。

二、山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情况分析

(一)总体数量

辽宁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开展已取得非常卓越的成绩,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增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辽宁省体育局统计数据可看出,截止到2013年2月统计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为130165人,以2013年山东省人口总数9600万计算,达到每千人1.3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实现“十二五”期间达到每千人拥有1.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还应继续加大培养力度。

(二)等级分布、性别和年龄结构

由辽宁省2009—2013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培养数量比例可知,每年培养国家级比例为3.38%,一级比例为5.23%,二级为14.66%,三级为79.73%。由此可看出辽宁省等级培养比例相差很大。这种等级搭配结构是一种不合理的断层结构,作为担负着对低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与指导任务的高素质、高等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的缺失,将会影响到整个培养体系的培养质量及效果。在2009—2013年辽宁省培养男性社会体育指导员38070名,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36290名,性别比例接近1: 1,是非常合理的培养结构。这种情况有利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阶梯”发展的稳定性。在年龄结构也相对合理,其中45岁及以下人数最多,其次是45—60岁,60岁以上最少。45岁以下数量多是与我国一直倡导优化年龄结构和年龄归纳区间大有关,60岁以下在册人员约占9成,但是一线指导情况根据现场走访,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由此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提倡优化年龄结构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培养后的实际使用率。

(三)学历情况

在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占绝大多数,整体素质较高,有利于社会体育指导的培养及自身的学习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但是同时也有相当大数量的小学学历社会体育指导员,说明审查资格和选拔程序不够严谨。

(四)人员构成与地区分布

辽宁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置以业余兼职人员为主力军,其次为体育教师,而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太少。这样的配置设置会由于业余兼职人员的时间很难保证和从业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实际指导效果与指导率也将大打折扣。在地区分布中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增加数量明显多于农村,这是由于我国城市的体育健身开展比农村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数量多。且农村健身意识淡薄,接受健身指导数量占极少数,也是造成农村与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有差距的原因。

(五)获得知识来源

培训班学习是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为11人。其次为自学4人,媒体传授4人,长期锻炼体会1人。因此,为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知识基础,应加强其培训学习。同时,从侧面可以反映,当前的培训对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为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素质,必须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知识和健身技能,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路径分析

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重要内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培育、使用、保留的各个环节,贯穿社会体育指导员成长的各个阶段。因此只有完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体系以及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造就高水准、专业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1)社会体肓指导员的选拔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是根据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战略规划总要求,以我国现实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体育人口数量为基础,制定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发展计划,按照一定程序,对有志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人员的相關资格条件进行审核与鉴定。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育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育就是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及教育的过程。依据培育对象和社会需求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向培养对象传授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应掌握相关的知识及技术技能的结构形式,建立操作性强、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是有效完成培育过程的先决条件。而且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和丰富合理的培训内容是造就高水准、专业化队伍的保障。

(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保留

我国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质量虽已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我国主要现实推行的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以及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事业起步较晚,各种制度不完善,以致真正长久投身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人员锐减。因此,需要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釆取相应措施,留住社会体育指导员,这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保留。

作者简介:杨雨丰(1977-),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参考文献:

[1]邹本旭,孙永生,张睿,方海明,姜晓天.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现存问题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36(1).

[2]郭亦农,马艳红,邹本旭等.我国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构建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报.2009,28(4).

[3]王进.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远程培训模式研究[J].南京体院学报,2013,2(4).

[4]葛会欣,朱小庆.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必要性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5).

猜你喜欢

辽宁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