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机制

2016-10-21林达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防高校机制

林达

【摘 要】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将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深入探讨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对策,以期为高校开展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预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与现实参考。

【关键词】高校;极端心理;预防;机制

如今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高高在上、不谙世事的象牙塔,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逐渐褪去了原有的优越与荣耀,而不得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现实问题,如学业、社交、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困扰。他们在压力之下,在自信与自卑、自主与依赖、外放与内省的内在矛盾之中,易产生心理危机,多数大学生能正视危机,努力提高能力,积极调整心态或寻求专业帮助,顺利走出危机,对他们来说,战胜心理危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部分大学生陷在心理危机的泥沼中难以自拔,当心理危机严重到其自身难以承受时,往往会进一步极端化,酿成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严重后果,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还会在整个社会中造成恶劣影响。[1]

一、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相关概念的界定

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是指当个体面临重大问题(如长期精神压力、重大突发事件、现实生活逆境等)而出现心理严重失衡状态,在情绪绝望甚至人格解体、精神崩溃的情况下采取极端行为,给自己或他人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的事件。广义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是指由极端心理危机所引发的整个事件过程的概括,不仅包括狭义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还包括个体在事件发生前的准备过程及事件发生后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狭义的理解体现了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实质与重点,本文研究的主要是狭义上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

二、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特征分析

(一)潜伏性

心理危机并非是直接表现出来的,在其完全爆发前有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生活中负性情绪的长期积累,内心压力的逐渐加重,犹如平静湖面下激烈的暗涌,心理的平衡被渐渐打破,危机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成熟,但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直到某个触发事件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潜在的量变最终引起了质变,导致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突发性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平衡、内部与外部发展不协调的敏感时期,易产生心理危机,任何微小的内心冲突如果得不到化解,都有可能恶化为极端心理危机事件,而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或者说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很多当事人是在看似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采取极端的方式来逃避危机。

(三)可察性

虽然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常常出人意料,但大学生是生活在集体的环境当中的,学习、生活范围相对固定,接触对象相对集中,所以只要平时留心关注,是可以发现相关迹象的,许多研究表明:自杀的人会给出很多线索表达他的自杀企图,但也非所有自杀的人都会给出预兆,10个自杀的人中,有8个曾经表示过自杀的意愿。所以,对身边的同学不时流露出来的过激情绪和极端话语不能掉以轻心,要学会正确判断与冷静处理。

三、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对策

(一)“三位一体”—建立预防教育体系

通过前面对于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得知,教育体系的不完整,素质教育的不到位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理,是这造成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深层原因,所以有必要建立并完善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制教育为主体的危机事件预防教育体系。

(二)“三方合力”—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所谓社会支持,是指人们通过与其他人交往而建立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能够降低心理压力,使抑郁情绪得到放松,并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之。社会支持能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能帮助个体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危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媒体等)、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等)、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亲属),一般来说,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与大学生平时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變化有即时的了解,比较清楚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原因,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化解危机,避免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畅通危机预警网络

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危机预警是危机干预的前奏,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并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发出预警信号,有关方面据此及时进行干预,以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陆续建立了“心理危机三级预警机制”,第一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负责;第二级:各院系的心理健康工作办公室,由分管该工作的辅导员负责日常事务,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要及时发现并干预,当发现极端心理危机要及时上报学校;第三级:主要是广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负责心理危机的发现、汇报、援助等。[2]

结 语

有人说,青春是人生之花,是生命的自然表现;有人说,青春似一日之晨,充满着遐想与和谐。青春,是生命中最灿烂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危机四伏的阶段。对于正处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来说,一方面,面临着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压力与挑战,另一方面,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身心发展还不平衡,沉重的学业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难言的情感困扰等一系列问题会使他们感到迷惘与无助,如果这些不平衡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就有可能产生心理危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于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

课题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16年高校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大学生紧急事件处理机制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6F22)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边玉芳,钟惊雷,周燕,蒋赞.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梁宝勇主编.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如今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高高在上、不谙世事的象牙塔,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逐渐褪去了原有的优越与荣耀,而不得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现实问题,如学业、社交、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困扰。他们在压力之下,在自信与自卑、自主与依赖、外放与内省的内在矛盾之中,易产生心理危机,多数大学生能正视危机,努力提高能力,积极调整心态或寻求专业帮助,顺利走出危机,对他们来说,战胜心理危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部分大学生陷在心理危机的泥沼中难以自拔,当心理危机严重到其自身难以承受时,往往会进一步极端化,酿成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严重后果,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还会在整个社会中造成恶劣影响。[1]

一、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相关概念的界定

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是指当个体面临重大问题(如长期精神压力、重大突发事件、现实生活逆境等)而出现心理严重失衡状态,在情绪绝望甚至人格解体、精神崩溃的情况下采取极端行为,给自己或他人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的事件。广义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是指由极端心理危机所引发的整个事件过程的概括,不仅包括狭义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还包括个体在事件发生前的准备过程及事件发生后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狭义的理解体现了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实质与重点,本文研究的主要是狭义上的极端心理危机事件。

二、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特征分析

(一)潜伏性

心理危机并非是直接表现出来的,在其完全爆发前有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生活中负性情绪的长期积累,内心压力的逐渐加重,犹如平静湖面下激烈的暗涌,心理的平衡被渐渐打破,危机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成熟,但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直到某个触发事件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潜在的量变最终引起了质变,导致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突发性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平衡、内部与外部发展不协调的敏感时期,易产生心理危机,任何微小的内心冲突如果得不到化解,都有可能恶化为极端心理危机事件,而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或者说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很多当事人是在看似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采取极端的方式来逃避危机。

(三)可察性

虽然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常常出人意料,但大学生是生活在集体的环境当中的,学习、生活范围相对固定,接触对象相对集中,所以只要平时留心关注,是可以发现相关迹象的,许多研究表明:自杀的人会给出很多线索表达他的自杀企图,但也非所有自杀的人都会给出预兆,10个自杀的人中,有8个曾经表示过自杀的意愿。所以,对身边的同学不时流露出来的过激情绪和极端话语不能掉以轻心,要学会正确判断与冷静处理。

三、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对策

(一)“三位一体”—建立预防教育体系

通过前面对于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得知,教育体系的不完整,素质教育的不到位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理,是这造成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深层原因,所以有必要建立并完善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制教育为主体的危机事件预防教育体系。

(二)“三方合力”—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所谓社会支持,是指人们通过与其他人交往而建立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能够降低心理压力,使抑郁情绪得到放松,并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之。社会支持能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能帮助个体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危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媒体等)、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等)、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亲属),一般来说,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与大学生平时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有即时的了解,比较清楚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原因,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化解危机,避免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畅通危机预警网络

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危机预警是危机干预的前奏,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并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发出预警信号,有关方面据此及时进行干预,以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陆续建立了“心理危机三级预警机制”,第一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负责;第二级:各院系的心理健康工作办公室,由分管该工作的辅导员负责日常事务,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要及时发现并干预,当发现极端心理危机要及时上报学校;第三级:主要是广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负责心理危机的发现、汇报、援助等。[2]

结 语

有人说,青春是人生之花,是生命的自然表现;有人说,青春似一日之晨,充满着遐想与和谐。青春,是生命中最灿爛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危机四伏的阶段。对于正处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来说,一方面,面临着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压力与挑战,另一方面,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身心发展还不平衡,沉重的学业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难言的情感困扰等一系列问题会使他们感到迷惘与无助,如果这些不平衡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就有可能产生心理危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于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边玉芳,钟惊雷,周燕,蒋赞.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梁宝勇主编.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预防高校机制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