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教学模式探索

2016-10-21韩宾艳李婷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外语教育少数民族地区

韩宾艳 李婷

【摘 要】我国民族地区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以来,“三语教学”就成为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并日益引起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关注。本文对我国民族地区的三语教学模式进行了解析与探讨,进一步探讨我国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背景下的三语教育问题,建立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三语教学体系,以此来指导我国的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发展,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三语教学

三语教育是指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进行的本民族母语教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英语教学。三语教学是在“双语”教学的基础发展起来的。虽然我国民族地区的三语教学在实践基础和理论构建上都刚刚起步,但这一独特的教学形态在课程特征、语言价值和文化追求等方面显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少数民族学生在三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母语文化、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忽略了少数族学生学习外语作为第三语言的特征。

回顾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研究成果,我们应该肯定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和今后的发展,虽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有效地研究,尤其是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特点的研究,体现在研究成果针对性不强、研究不够深入以及缺乏有效地对三语学习过程的实证研究,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多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状况的研究。

一、文献综述

西方对三语(L3)习得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Jessner ),而对L3习得的真正关注则始于20世纪 80年代末。学者们通常认为Rimgbom(1987 )《第一语言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一书的出版标志着L3习得研究正式开始。国外一些自然科学类的杂志如Nature刊登了K.Kim(1997)从脑神经科学角度撰写的一篇关于三语习得的文章《与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联系的不同脑皮质区域》和W.Levelt.A.Roelogs及A.Meyer(1999)的《关于口语输出的词汇处理理论》。

20多年来,三语习得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国内的三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特点是主要集中在教育学领域的教学论,主要探讨教与学的一般原则和原理,这些原理和原则对外语(L3)教学中的大纲设计、教材编写、教与学关系的处理都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一方面的主要成果有:刘全国教授主持的(2006)“民族地区三语环境下语言接触:田野工作与理论研究”;史民英教授(2007)主持的“西藏地区藏、汉、英三语教学绩效分析与研究”;张贞爱(2010)教授主持的“中国朝鲜族三语教育五十年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原一川教授(2010)主持的“云南跨境民族三语教育成效与外语教育规划研究”。

二、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民族地区的三语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边远、高寒、草原等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都比内陆地区缓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导致了三语教育的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目标制定不合理、教育理念存在误区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民族地区,教材单一也是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教学发展的又一瓶颈问题。民族地区本地从业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相对不高,整体数量不足,现任英语教师大都没有正规的英语教育背景且质量偏低。民族地区基础英语的课堂教学应以双语或三语方式进行,而该地区的英语教师的学科水平和双语或三语能力都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且教学手段落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水平脱节等因素都制约了该地区外语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在三语教学的多元文化视野下,师资培养模式不应是对已有模式的复制与照搬,而应对其进行梳理、反思与创生,赋予师资培养模式新的内涵,使之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新的三语师资培养模式在继承与发扬传统模式精华的基础上,应体现独特性和现代性,主要通过职前培养和在职培养两种途径来实现,重点着眼于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开设以三语教育师资为培养目标的学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民族特色和三语特色,外语类科目在总课时中应占到相当的比例。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健全实习制度。民族地区特殊的三语环境要求准三语师资在成长过程中要走出虚拟的专业学习环境,在真实的三语教学情境中获得具有个人特征和民族特色的“经验知识”,在不断教学反思中学习、发展。第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教育途径。在职培训阶段,应探索外出進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外在教育和自我反思相结合的教师发展模式。最后,教学目标旨在培养三语兼通人才。民族地区的三语教学旨在培养“三语”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的新世纪民族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

韩宾艳(1991-),云南德宏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三语教育。

李婷(1991-),云南江川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三语教育。

参考文献:

[1]Jessner,U.1999.Multilinguistic awareness in multilingual:cognitive aspects of thir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Awareness.

[2]张贞受.少数民族多语人才资源开发与三种语言教育体系构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刘全国,李倩.我国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三语教学模式探索[J].青海民族研究,2011.

[4]曾丽.从“三语习得”视阈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2.

猜你喜欢

外语教育少数民族地区
从国外外语教育改革反思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论音乐社团活动运用于韩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