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就业指导角度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016-10-21王晨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就业指导高职

王晨

【摘 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是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多数高职院校把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放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学生适应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所应具备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这也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将探究就业指导角度下高职院校对应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职业素养;学生

不可否认职业教育的发展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目前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看,还没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仍然遗留本科教育的痕迹,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仍采用学科教学模式,培养出的高职学生价值观与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背道而驰,心态浮躁,频繁跳槽,逐渐失去个人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发现学生职业素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极难做到人职匹配,造成人员流动频繁。综合其原因,各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造成了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需求的脱节,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脱节。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隐性职业素养”与“显性职业素养”培养比例失衡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因认识不到位,从而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多数高职院校只重视与学校发展更为密切的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而对体现学生综合素质“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普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二)高职学生重专业轻素质的思想严重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片面的认为靠一张文凭和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就能敲开企业的大门,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如同学校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由社会需求来决定”。多数高职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失去了正确思想的引导,职业观念淡薄,缺少学习动力,往往应付教学要求,对即将作为一名职业人的要求缺乏认识,没有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高职学生职业定位不准,对一线岗位的认识不充分,社会责任感不强,又缺乏诚信意识。[1]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育的培养脱离企业需求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确实面临一些共性问题: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以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没有真正的落实,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没有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据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面不宽等问题。”究其原因,都归结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脱离企业需求。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育培养途径探索

(一)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培育机制

首先,学校骨干教师走进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与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营销策划,企业技术能手走进学校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的融合;其次,共建校内外企业实训基地,利用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企业拥有的技术及设备、资金资源,实施有效结合,承接真实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实施订单培养,为企业需求“量身打造”人才,把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和企业员工的岗位要求相融合,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企业文化入校园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融入校园,使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文化课程置换到教学课程中,企业人员参与授课,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按照自己的人才需求标准,选拔人才,定向培养,在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建设模拟职业教育环境,学生在这种模拟职业环境中,身份就是企业的“员工”,嚴格遵守企业规范,近距离感受职场环境,深刻体会企业文化和精神。在这种“企业化”教学环境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实际的操作规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竞争意识,而企业需要学生具备的敬业、责任、合作、奉献、服从等职业素养在这种环境中自觉养成。[2]

(三)在实践技能训练中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核心环节,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就是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等需求融入课程和教学资源,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制定技能实训方案,科学规划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做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融通,顶岗实习与校外学习结合,把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在自我管理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虽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主阵地,但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是双向的,学生不能仅被动的接受教育,而应该在自我管理中,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精神、诚信意识等,并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成为职业素养培养的主人。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使自身的职业素养自然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少勇,康建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理想审视[J].文教资料,2013.

[2]蒋龙余.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就业指导高职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