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民过期药品回收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6-10-21孙炜菁吴增源张佳瑛朱伟伟

绿色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因素

孙炜菁 吴增源 张佳瑛 朱伟伟

摘要:基于計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模型,探析了居民过期药品回收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杭州市居民为调研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回收数据,共回收38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66份。采用AMOS 17.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行为意识对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有显著影响,行为意识、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而个人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过期药品;影响因素;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X7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18706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健康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家每户几乎都备有家庭小药箱,每年产生大量的过期药品。《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2004~2014)》显示,目前中国每个家庭过期药品约215粒,因过期每年造成药品浪费超过1.5万t。调查显示,居民对过期药品回收的认知普遍较低,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82.8%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90.1%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王琼和黎志敏和黄宵等,2013)。

大多数药品过期后容易分解、蒸发,散发出有害气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严重时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危害。冲剂、蜜丸等加入赋型剂的药品,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霉变,滋生细菌,而这种霉变用肉眼是难以识辨的(韩为莲,2010)。过期药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而且随便丢弃也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少药品有毒性,而且非常容易分解,化学性污染已经成为土壤和水系的最大杀手,而过期药是此类污染的重要源头(赵振宇和纪晔,2011)。

建立良好的回收制度是解决过期药品危害环境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国内药品回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良好的过期药品回收机制。药品回收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手中的过期药品去向便成了问题。一方面,由于不了解过期药的危害和自身存在的惰性,大多数居民会随手将过期药和生活垃圾一起丢弃;另一方面,部分居民会将手中的过期药品与个体药品回收商贩进行交易,而个体商贩却将收购回来的过期药重新包装使其再次流入市场,其危害不言而喻。在上述背景下,探究影响我国居民参与过期药品回收的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理论基础

2.1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是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的继承和发展,关注基于认知信息的态度形成过程。其基本假设是人是理性的,在做出某一行为前会综合各种信息来考虑自身行为的意义和后果(Azjen,1991)。该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人的行为意向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因素的影响(Azjen,1991)。行为态度是指对某种行为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评价;主观规范是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而感知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种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反映了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该行为因素的知觉(Fielding和 McDonald和Louis,2008)。

计划行为理论目前已被成功应用于各个方面的行为研究。周玲强等引入了感知行为效能和地方依恋两个变量,认为环境负责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地方依恋对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对旅游者的环境负责行为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周玲强和李秋成和朱琳,2014);劳可夫和吴佳在探究外部因素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机制时,发现绿色消费态度、绿色消费主观规范和绿色消费知觉控制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显著,绿色消费主观规范和绿色消费知觉控制对绿色消费意向影响显著,而绿色消费态度对绿色消费意向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劳可夫和吴佳,2013)。赵晓煜、孙福权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创新社区中顾客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归纳出8种影响顾客参与创新的重要因素,对网络创新社区中顾客参与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这8种因素分别以创新态度、感知控制和主观规范为中介变量对顾客的创新行为产生影响(赵晓煜和孙福权,2013);王月辉和王青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通过对北京市民的调查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北京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向的关键因素,而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又对居民的购买行为态度有积极影响(王月辉和王青,2013)。

2.2 规范激活模型

规范激活模型(Norm Activation Model)把环保行为归为亲社会行为(Schwartz,1977)。规范激活模型认为,如果人们承担责任并相信他们的行为有相应的后果,人们的行为就倾向于与他们的个人规范相一致,其他人或社会的规范又能影响个人规范,进而影响行为(Vining和Ebreo,1992)。其中,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是积极的、正面的,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规范激活模型图如图2所示。

根据规范激活模型,行为意向是一个关于个人规范的函数,而个人规范受后果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两个因素影响。个人规范是指个人具有高度自觉的意识可以有效地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后果意识是指个人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认为他应该承担自己所作所为的不利后果或义务。

在中国,关于规范激活理论的实证验证较少,成果还不是很多。宋晨迪以规范激活模型为基础,对环保行为的研究结果显示,对行为结果的意识和归结责任这两者与环保行为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人们对环保行为的责任感可以通过一些干预活动得以增强(宋晨迪,2014)。在尹静的研究中发现,居民在做出行方式选择的决策时,出行方式选择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家庭属性是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意向的直接因素,而主观规范、个人规范、责任意识、后果意识以及个人属性和交通政策均是间接影响出行方式选择意向(尹静,2012)。基于规范激活理论,李杨研究了消费者环保型产品购买意愿形成机理,发现环保型产品营销信息、感知价值、亲环境个人规范都能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李杨,2014)。

3 研究设计

3.1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从Joohyung Park和Sejin Ha对消费者回收行为的研究中得到启示(Park 和 Ha,2014),本文将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模型结合在一起,结合实际情况,对两者进行了过期药品回收情景下的修正,以对居民参与回收过期药品的行为意向进行考察。具体模型如图3所示。

行为意识是指人意识到其行为的后果对其他人或其他事带来的不好的影响,例如某人对破坏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意识。

当居民个人意识到没有参与回收行为会给环境或他人造成不良的后果时,个人将支持回收行为,即对过期药回收活动的态度是认同的,所以,居民的回收行为意识对其行为态度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居民会迫切地希望参与回收活动,但是如果居民周围的回收设施并不完备,其会感觉执行该行为变得更加困难,即居民对回收行为的行为意识越强,其感知行为控制程度越大;此外,如果周围人对其进行回收行为有压力,那么这种主观规范的效用会加大,即居民的回收行为意识对主观规范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1)行为意识对行为态度具有正向影响。

(2)行为意识对感知行为控制具有正向影响。

(3)行为意识对主观规范具有正向影响。Schwartz(1973)提出的规范激活理论认为当个人意识到没有执行亲社会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不良的后果且个人感到自己对这些不良后果负有责任时,个人规范被激活。这其中提到的亲社会行为在本文中指的就是过期药回收行为。一旦感受到随意处理过期药将对环境产生危害,居民的个人规范被激活,导致居民感到有义务和责任去参与回收活动。即居民过期药回收的行为意识对其参与过期药回收活动的个人规范具有正向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4)行为意识对个人规范具有正向影响。居民周围的朋友、家人积极地参與过期药回收行为,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他会通过回收行为来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以建立自己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这促使了他个人对参与回收的认同度也越高。即居民回收行为的主观规范对个人规范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5)主观规范对个人规范具有正向影响。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对某种行为的态度会影响其行为意向。居民产生回收行为首先取决于居民对回收行为的态度。居民对它持有的态度越是肯定,他进行回收活动的意愿也越强烈。因此,居民回收行为态度对参与过期药回收活动的行为意向具有正向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6)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居民的回收行为是受一定客观条件约束的,居民感觉自己进行回收行为的自我能力和条件越好,他进行回收行为的意向越强。即居民回收行为的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参与回收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7)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对某种行为的主观规范会正向影响人的行为意向。回收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居民受到的社会环保压力越大,消费者参与回收的意向也越强烈。居民的回收行为主观规范会对其回收行为意向产生影响,而且其影响是正向的。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8)主观规范对参对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规范激活理论认为被激活的个人规范能够影响个人的行为意识。个人规范让人清晰地认识到过期药回收行为的对错,居民一旦认为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去参与回收活动,那么他回收行为的意向就会增强,即居民过期药回收的个人规范与对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9)个人规范与对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3.2 数据来源

3.2.1 问卷的设计

借鉴相关研究,本文为每个变量分别设计了3~5个测量题项,以希望得到更加客观的数据来对模型进行检验。同时为了准确测量被调查者对测量题项反对或赞同的程度,问卷题项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语气从反对到赞同,包括完全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中立、有点同意、同意、完全同意,相应赋值为1、2、3、4、5、6、7,分数越高表示赞成或同意程度越高。各变量的测度如表1所示。

3.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回收数据,问卷发放范围仅限于浙江省杭州市。为保证问卷的合理性,问卷制作完成后,首先以网上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的小规模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正,之后再进行大规模发放。问卷发放的主要方式为随机选取杭州市两个居民小区,征得小区居委会同意后,在小区门口设点发放,共发放问卷380份,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36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2% 。

3.2.3 问卷描述性分析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看,61.6%的居民表示社区未设立药品回收点,29.6%的居民不知道社区是否有药品回收点,5.8%的居民知道药品回收点;54.2%的居民表示社区附近没有回收药品的药店,38.9%的居民不知道是否有回收药品的药店,6.8%的居民知道回收药品的药店。对于“当您知道过期药品的危害后,是否会积极参与药品回收工作”,64.9%的居民表示会积极参与,27.1%的居民表示偶尔会参与,3%的居民表示不会参与。

3.2.4 问卷质量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题项分析,分别计算每个变量的题项-总体相关系数(CITC),同时计算该变量的一致性指数(Cronbachs ɑ),以评价变量测度的信度。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变量的Cronbachs ɑ值均大于0.70,并且Item-Total Correlation都在0.5以上,表明本研究相关变量的测度整体具有较高的信度。

本研究以因子分析来进行效度检验,KMO值在0.8以上,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通过显著性检验(p<0.001),表明所有变量都具有良好的效度。各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因子载荷表见表2。

3.3 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来展开研究。依据上节提出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通过AMOS17.0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设定。模型具体解释如下。

外源潜在变量1个,为行为意识(BC);内生潜在变量共有5个,分别是行为态度(BA),感知行为控制(PBC),主观规范(SN),个人规范(PN)和行为意向(BI)。其中,内生潜在变量行为态度(BA)受行为意识的直接影响,内生潜在变量感知行为控制(PBC)受行为意识的直接影响,内生潜在变量主观规范(SN)受行为意识的直接影响,内生潜在变量个人规范(PN)同时受行为意识(BC)和主观规范(SN)的直接影响,行为意向(BI)同时受行为态度(BA),感知行为控制(PBC),主观规范(SN),个人规范(PN)的直接影响。

4 实证分析

4.1 量测模型验证

组合信度CR均在0.7以上,AVE均超过0.5,同时,AVE的平方根均大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因此,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和区别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均通过验证(表3)。

在进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之前,本文通过Amos 17.0建立了量测模型,并通过两两相关的路径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具体指标值见表4,可知各个指标都超过了标准值,表明可进行下一步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4.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在量测模型拟合较好的前提下,将问卷调查数据代入结构方程模型,发现χ2、GFI、RFI几个拟合指标未能达到临界值,说明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程度不是很高,且PN<-SN,BI<-PN,BI<-PBC三条路径的P值大于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模型需予以修正。又因为量测模型所显示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成立,所以本论文采用删除某些不符合常理的样本进行修正。经数次修正后,模型拟合结果达到了较为理想水平,路径系数结果见图4,各指标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看到,所有指标均已满足临界值,評价结果已接近合理,从路径系数拟合结果来看,最终修正模型的所有路径回归效果除BI<-PN大于0.05外都已达到显著,具体见图4。又因为BI<-PN之间的路径无法删除,所以只能分析其不显著的原因而不破坏原有的模型。因此,本论文所建模型已基本可以确定。

4.3 研究结果分析

4.3.1 显著影响因素理论解释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杭州市居民参与过期药品回收显著影响因素理论解释如下。

(1)行为意识显著影响居民药品回收行为。居民如果知道药品污染对自然以及公众健康的影响比他们意识到的情况更糟糕,居民参与回收行为的意向会大大提高,进而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过期药品的回收活动中来。

(2)主观规范显著影响居民药品回收行为。这主要是因为周围的亲戚朋友对个人的行为形成社会压力,周围人对回收行为的态度对居民是否参与回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营造药品回收的社会氛围对个人的回收行为有积极影响。

(3)行为态度显著影响行为意向。绝大多数居民对过期药品回收行为持赞成态度,认为参与过期药品回收是在为社会环保事业作贡献,并且有责任参与过期药品回收。这样的回收态度正向影响居民的回收行为,促使居民参与过期药品的回收活动。

(4)感知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居民的回收行为。感知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根据问卷中的题项和居民的回答可知,部分居民认为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参与药品回收,但部分居民对药品回收的知识尚缺乏。因此,要提高居民药品回收的意向,迫切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居民的药品回收知识。

4.3.2 非显著影响因素理论解释

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中,本研究的假设H9没有通过模型检验,即居民对回收行为态度对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个人规范对居民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居民认为个人应该参与到过期药回收活动当中,却没有产生回收行为意向。究其根源,是因为我国法律没有对过期药品的回收和处理工作进行明确规定,还没有建成一套过期药品回收处理体系。规范管理过期药品的大环境没有形成,从而导致了回收设施不完善、网点分布少、居民对过期药品回收活动的了解程度低的现状。因此,居民个人规范对其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论文以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模型为依据,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继而以杭州市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如下。

(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几个变量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行为意识对行为意向的显著影响表明居民的行为习惯和潜意识的看法将直接影响居民的现实行为;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显著影响说明周边环境和周边人群的行为对居民的行为表现影响很大,需要有一部分居民去调动周边居民的积极性;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显著影响说明居民的责任意识越强,其参与过期药品回收活动的几率越大;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显著影响表明个人执行回收行为的困难程度越低,其参与过期药品回收的积极性越高。

(2) 个人规范对行为意向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居民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我规范,但是因为我国基础设施和回收体制的不全面,使得居民心中的萌芽并不能得到好的灌溉,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将两者联系起来。

5.2 建议

鉴于此,本论文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5.2.1 建立过期药品回收体系

目前,国内尚未出台过期药品回收的法律条文。在当前情况下,应严厉打击贩卖过期药品的不法行为,同时应通过各方渠道向居民宣传过期药品危害,打断过期药品流向市场的途径;另一方面,应积极建立合法的过期药品回收渠道,吸引制药企业的合作,让过期药品有合理的去处。

5.2.2 加强药品回收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合理的回收设施是过期药品回收的基础保证。各地根据实际精心布局回收设施,谨慎的进行选址,做到恰到好处。同时应考虑如何吸引居民的注意从而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可以与现代化的互联网结合,以“互联网+”的形式带动回收体系的发展。

5.2.3 培养居民的行为意识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意识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个人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向均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培养居民的回收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发放问卷过程中,当前社区并未向居民宣传过期药品的危害,居民也没有了解过过期药品回收箱的摆放地点,对过期药品的危害知之甚少。因此,应积极借助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让更多的居民了解过期药品的危害,提高居民的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遏制过期药品的危害(陈占锋和陈纪瑛和张斌和王坤和王兆华,2013)。

5.2.4 发挥主观规范的能动性

主观规范显著影响行为意向,周边人群的行为和意识会对居民的行为产生影响。以一部分人的先行带动身边人群,形成以零散回收至整体回收的宣传效果;组织志愿者在社区进行过期药品的回收,作为周边人群对居民产生主观规范的效应,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过期药品回收,形成药品回收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Azj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7):179~211.

[2]Fielding K S,McDonald R,Louis W R.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identity and intentions to engage in environmental activism[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8,28(4):318~326.

[3]Park J,Ha S.Understanding Consumer Recycling Behavior: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he Norm Activation Model[J].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Research Journal,2014,42(3):278~291.

[4]Schwartz S H.Normative Influences on Altruism[D]//LEONARD B.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J].Academic Press,1977(1):221~279.

[5]Vining J,Ebreo A.Predicting Recycling Behavior from Global and Specific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Changes in Recycling Opportunities[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2(6):1580~1607.

[6]陈占锋,陈纪瑛,张 斌,等.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居民为调研对象[J].生态经济,2013(02):178~183.

[7]韩为莲.过期药品的危害与回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56.

[8]勞可夫,吴 佳.基于Ajzen计划行为理论的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J].财经科学,2013(02):91~100.

[9]李 杨.基于规范激活理论的消费者环保型产品购买意愿形成机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129.

[10]宋晨迪.规范激活模型在环保行为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72.

[11]王 琼,黎志敏,黄 宵,等.关于我国家庭过期药品的回收管理建议[J].医学与法学,2013(02):62~64.

[12]王月辉,王 青.北京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向影响因素省略:基于TAM和TPB整合模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S2):691~698.

[13]尹 静.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意向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80.

[14]赵晓煜,孙福权.网络创新社区中顾客参与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J].技术经济,2013,32(11):14~20.

[15]赵振宇,纪 晔.过期药品处置的制度设计[J].中国药事,2011(01):12~15.

[16]周玲强,李秋成,朱 琳.行为效能人地情感与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意愿:一个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改进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88~98.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Norm Activation Model, we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residents behavior of recycling expired drugs. Datas for our study were collected byusing a questionnaire, and the sample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in Hangzhou. 380 responses were returned and 366 responses were valid. In this paper, AMOS 17.0 software was used to build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totest the hypotheses.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behavioral awarenes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ubjective norms, behavioral attitude and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And behavioral awareness, subjective norm, behavioral attitude and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behavioral intention, while it is not significant that personal norm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behavior intention. Finally, we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improved proposal implications after discussing the findings.

Key words:expired drugs; influence factors; 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 norm activation mode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猜你喜欢

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因素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向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锦州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与提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