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6-10-21李嘉贤佟瑞宏刘瀛
李嘉贤 佟瑞宏 刘瀛
摘 要:学校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提升。文中主要论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研究及实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
文献标识码:A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构建应用技术大学,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高度融合,将始终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发展的核心内容[ 1 ]。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对学生在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提升[ 2 ]。然而,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校企合作模式还基本上停留在学生的实习实训方面,深层次合作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因此,在不断总结前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出一条既科学、合理,又能满足现实需求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建设模式,对于面临转型发展、构建应用技术大学的地方高校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校企合作国内外现状
在国外,以德国的“双元制”为例。德国实施“双元制”模式培养的学生,主要是由企业先根据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在企业招聘网上公布“雙元制”学习的招聘岗位及人数,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提交申请,企业从中选拔,然后经过企业1年的岗位实习培训,再分送各相关学校去培养。学校理论课多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且安排比较紧凑,便于腾出时间给学生去实践,企业的实训多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带学生实训,按企业岗位标准训练的模式。“双元制”培养模式已经将企业、学生和学校高度融合在一起,企业、学生和学校不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 3 ]。
在国内,企业、学校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彼此有需求但没有利益关系,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主体,而企业多数为被动的客体,企业还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校企合作还普遍处于“一厢情愿”。
2 “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
“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理论”就是通过学术研讨和调研等形式,把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和信息,经过反复讨论上升为“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的理论依据;“实践”就是将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付诸实施;“再理论”就是将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消化,并再次上升为理论依据;“再实践”就是将升华了的理论依据形成规章制度,并再次指导实践教学。
初步形成的重要观点:辽东学院是一所隶属辽宁的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域社会指向首先就是丹东,而丹东以及县域产业多以小微企业构成,科技人员不足、科研能力低下,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又能够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互利双赢”。
主要研究活动:以辽宁(丹东)仪器仪表工业园区和东港临港产业园区以及凤城汽车零配件基地相关企业为研究对象,积极探讨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和方式,并就“测控技术与仪器”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与企业展开交流,广泛征求企业专家意见或建议,为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造条件。
取得的成果:与辽宁孔雀表业、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公司、辽宁承业和凤城万丰增压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涵盖“产学研”内容的校企合作协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本科专业现拥有辽宁孔雀表业(集团)公司等近20家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并在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指导、师资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积极参与、全力支持,校企合作已初见成效。同时,参与建设的教师几年来完成了《辽东学院本科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改革的研究》、《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实训基地和企业三元合一的“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省校级教改项目的研究,同时,部分专业教师与企业开展的科技创新与服务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截至目前,已有发明专利授权2项、受理3项,近10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与丹东赋和机械厂联合申请丹东市工业攻关项目“非接触式在线检测控制系统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已获批准立项。
3 “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实践
围绕辽宁(丹东)仪器仪表工业园区、东港临港产业园区和凤城汽车零部件基地等相关企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方式、新内容,力争与更多区域企业签署“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产学研一体化”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完成部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继续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并通过辽宁省普通高等学院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辽宁省创业杯等竞赛形式,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并为企业开发改造产品[ 4 ]。鼓励和调动更多的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合作企业以及区域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结束语
总体上说,“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为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搭建了重要平台,同时也为师生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志杰.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0:38-40.
[2] 许宗衡.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J].求是,2006,09:35-37.
[3] 祝艳丽,王然.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8,(11):220-221.
[4] 佟瑞宏,董炯,卢岩.机械原理教学与创新设计相结合的实践与探索[J].辽东学院学报,2012,17(4):365-368.
作者简介:李嘉贤(1960-),男,辽宁丹东人,辽东学院机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现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面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