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训练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方略之浅探

2016-10-21周志琴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方略青少年

周志琴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1

摘 要 为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实现体育强国梦助推中国梦的伟大战略布局,笔者建议在遵循青少年的发育特点与训练规律的基础上,应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身体素质训练、重视技能训练、发展小肌群力量与心理技能訓练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举重运动员 训练工作 青少年 方略

随着体育科技的快速发展,举重运动领域不少级别的世界纪录被青年选手打破,出现了队伍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我国也非常重视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与早期的专门化训练工作,在国际举重界已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水平的年轻选手。倘若不遵循青少年的发育特点与训练规律,很容易造成训练过度、引发伤病,从而影响青少年选手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不利于少年运动员的专业成长。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众所周知,人才培养,德育为先。为此,抓好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工作,首先要重视与加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方面从他们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始,做到遵守纪律、尊师孝亲、按时按量完成老师与教练员指定的学习与训练任务;二是树立勤学苦练思想、能吃苦、不拍累,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思想;三是弘扬尊重对手与裁判、不违反体育道德的体育人文精神。

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抓好他们的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就能促使其身体得到正常而全面的发展。通过全面身体训练还可以使他们学会从事多项运动的技能,并能不断提高他们承受运动量的能力,这些都为今后进行系统的大强度的举重专项训练、攀登举重运动的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要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在训练时要着重于发展灵巧、柔韧、速度、弹跳等基本素质的训练。在加强队员灵巧、柔韧素质方面可采取徒手操,肋木压关节(重点是腕、肩、肘、髋、踝等关节),体操基本动作练习,篮、排、足球的基本技术训练及比赛等。在加强队员速度素质方面可采用变速跑、短程跑上坡跑、20-50米加速跑、追逐跑、接力赛等方法。在发展队员弹跳素质方面,可采用立定三级跳、连续跳栏架与连续的蛙跳等。根据以往专项运动特点,对举重运动员最易受伤的部位是手腕、肩、腰、膝等处要注重保护,为了避免和尽量减少这些部位受伤,运动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三、重视技能训练

要切实贯彻教练为主导,队员为主体的学训思想,积极进行动作的技术分析、指导与学练活动。首先是根据专项特点,教练先进行动作讲解与示范,再进行动作图解,再让队员模仿着对比练习。通过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动作慢放与回放等技术,教练和队员一起观察和分析世界级、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把技能动作直观地、具体生动地有效地结合起来,展示给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看,以此加强他们对举重连贯动作的记忆。其次,就某些动作,用科学的原理以及一些力学基本知识进行技术分析。例如指导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理解杠铃运动要贴身走直线的技术原理:用近、快、低、准四字概括出举重项目的四个技术原则。第三,用运动解剖学知识,帮助学生对竞赛动作结构和身体用力性质进行分析,使他们明白和有意识地在训练中采用相应的动作和方法去发展肌肉力量和力量素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分析对队员在训练中减少错误动作的定型,形成规范的、正确的技术动作。

四、发展小肌群力量

当部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力量增长速度、技术进步等方面出现瓶颈现象时,就要重视发展小肌群力量。因为发展小肌群力量也是大肌肉群力量的重要支撑,不可忽视。但部分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往往以发展大肌群力量为主,而忽视了小肌群力量的发展,结果运动员的成绩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大赛中成绩不稳定等现象。为此,要重视发展运动员的小肌群力量。以女子运动员为例,女子运动员的柔韧性、协调性较好,某些关节(如腕、肩、肘、腰)附近的小肌肉群没得到科学的锻炼,弹性过大,牵拉力量弱、导致动作无法定型从而影响到做技术动作时的稳固支撑,甚至造成运动损伤,所以说女子运动员要比男子运动员更加重视小肌群力量的训练。其次,发展手腕和肩脚骨周围的力量以腕屈伸、卷重物、俯立侧上举(用哑铃)、壶铃推、借力推、倒立推手为主要训练手段;发展腰腹力量和伸肌力量以俯卧挺身、仰卧起坐、侧拉和转体侧拉为主要训练手段;为提高整体支撑能力,在训练中应注重安排一些架上支撑、颈后宽挺蹲和抓举支撑深蹲等内容。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的技术缺陷往往是由某些部位的肌肉力量跟不上所致,因此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把技术训练和其专项素质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

五、心理技能训练

运动竞赛的实践证明,优异成绩的创造和比赛的获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心理因素的影响体现的越来越显著,运动员一般都有良好身体素质,掌握着现代先进的运动技术,但在竞赛中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水平。为此,要注重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为运动训练和比赛在对运动员的机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训练任务,更难以夺取优异的比赛成绩,因此,随着运动技术,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心理训练工作已成为优秀运动员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增强在比赛中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加控制自我情绪及抗干扰能力,保证以最佳情绪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动员自己机体中最大能力,勇敢地去夺取胜利。

参考文献:

[1] 孙永波,顾鸿泉.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6(3):124-126.

[2] 陶月强.举重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步探讨[J].民营科技.2008.12.

猜你喜欢

方略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物理复课有方略 三轮复习见成效
浅谈二轮复习阶段练习指导方略
以笔为梭,以练为线,织牢复习的密网
—— 浅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备考方略
论用“势”的方略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