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成败归因的研究

2016-10-21聂艺璇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期望改变归因

聂艺璇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2

摘 要 比赛成败的结果是影响女篮运动员归因和情感反应的重要因素,比赛的主观期望、归因方式和情感反应,在主力与非主力运动员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女子篮球运动员对比赛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失败后的期望明显地高于成功后的情境,认为失败的结果可以改变的。

关键词 女篮运动员 成败 归因 期望 改变

体育竞技类运动一直以来都是考验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一类运动项目。其中更是以足篮排三项团队竞技为首。如今随着当今篮球运动的发展,对于篮球运动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篮球运动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对心理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中,心理上的对抗变得越来越重要,占据越来越多的地位。我国的运动心理研究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速度非常快。而针对我国大学生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研究目前都集中在技术和战术训练方面,在心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近几年的比赛中,北京印刷学院女子篮球队表现有所浮动,很大程度上与其心理因素的不稳定有关。

女子篮球运动员对比赛的成败有着不同原因的认知,失败后的期望显著的高于成功后的情境,且极显著的认为失败的结果可以改变,成功后主要产生感激、自豪、欣慰,失败后主要产生内疚、惋惜等。这正是人们按因果关系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的原因推论,而胜负的归因则是确认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所以本次课题通过北京印刷学院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成绩目标为测试的根本,并结合其他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成绩目标,力求通过对北京印刷学院女子篮球运动员成绩目标定向与归因的研究,了解北京印刷学院女子篮球运动员成绩目标定向及归因的现状,探讨影响北京印刷学院女子篮球运动员成绩目标与归因的因素,并进一步探索二者的相互关系。

而经过研究结果显示:

一、北京印刷学院女子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在成功的情境下为: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在失败的情境下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原因。

二、北京印刷学院女子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的两种目标定向没有差异。主力队员优于替补队员,老队员优于新队员,训练时间长的运动员优于训练时间短的运动员。不同场上位置的运动员的目标定向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北京印刷学院女子篮球高水平运动员任务定向越高,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更加的内部、可控和稳定,而在失败时的归因倾向为更加不可控制的原因。

四、北京印刷学院女子篮球队训练时间长的运动员在面对成功的情境下归因更加的内部可控和稳定,面对失败的结果则更多地归因为不稳定的因素。主力队员相对于替补队员无论是在成功还是失败归因更加倾向内部的和可控。这意味着训练时间长的老队员心理因素更加稳定,受外界影响更少。

五、北京印刷学院女子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的任务定向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积极因素之一,成绩优秀的运动员的归因是相对更加科学和有利的。

六、北京印刷学院女子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的成绩目标与归因倾向存在显著的关系。她们共同作用影响队员们对训练和比赛的态度,从而对比赛的成绩产生影响。

总结来说,女子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成败归因的倾向上,成功结果与失败结果的归因存在差别,国外心理学专家认为,人类具有一种趋乐避苦的欲望,它能作为动力而激发人的潜在行为能力。女子篮球运动员把比赛成功归因于自己或球队而激发了人的行为。女子篮球运动员把比赛成功归因于自己或球队的能力和努力,而把失败的结果更多的归因于他人或环境等客观因素,这属于维护自尊心、消除焦虑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防御机制。对于失败,多数运动员的刻苦努力,她们在失败面前能察觉到自平时刻苦训练的程度不够,敢于承担责任。在失败后的努力归因,对今后奋发努力具有积极作用。女子篮球运动员这一归因特点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我国篮球运动项目的改革,实行新的赛制,调动了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和参赛积极性。一些科学管理球队的具体措施出台,使运动员认识到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应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立足于篮球赛场。

在这些影响成败归因的因素特征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手段与方法制定出一套改善不良归因的训练方案。研究影响高校大学生运动员比赛成败的归因因素与其他人群的不同,在了解掌握了这些归因因素特征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案来提高比赛的成功率。通过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员对成功或失败结果归因因素不同,会影响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也影响着他们对所参加的体育运动的动机和情感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她们在比赛成败情景中的行为归因其原因维度的差异性,在其情感上会使个体产生不同的反应。她们自身的后期期望和行为都会受比赛成败归因影响,可见比赛成败的结果是影响女篮运动员归因和情感反应的重要因素,比赛的主观期望、归因方式和情感反应,在主力与非主力运动员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女子篮球运动员对比赛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失败后的期望明显地高于成功后的情境,认为失败的结果可以改变的,这一点非常明顯。成功后情感反应强烈,女篮运动员倾向于把比赛结果归于个人可控制的、不稳定的和内部原因,归因能预测比赛后的情感反应,但并不是所有归因的维度都与比赛后的情感反应有明确的相关关系。

归因的结果之一就是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归因与情感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当代运动心里学研究的主流。研究归因理论及其应用,在体育运动训练、比赛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篮球比赛成败的归因能引起运动员期望和情感方面的心理变化,影响运动员比赛的行为动机,进而影响其成就的行为。研究表明,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在成功时更多归因于自己或他人的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在失败时更多归因于事务本身的任务、难度的外部客观因素。国内外心理学者对运动训练、比赛背景中的成败归因有过一些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运动员在同一场比赛中,归因倾向上也有差异,这客观说明了不同的比赛情境也是归因分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了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次研究设想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员从青年队步入成年队或进入更高级篮球队之后都在篮球专业范围内进行训练提高,接受本专业独特的技术、战术、素质等方面的训练与比赛,形成与篮球运动特点相关自我概念、意识、比赛兴趣和认知风格。

女子篮球运动员对比赛成功原因和自觉的排序为运动能力、平时训练的质量、比赛心境、赛前努力、他人帮助、平时训练刻苦努力、思想负担、经济条件、裁判因素以及比赛的天气、运气等等。其中,运动技术个人能力,团队配合、训练的质量、比赛心境、赛前努力是成功的主要原因,他人帮助、思想负担、运气等因素是成功的非主要原因。女子篮球运动员对比赛失败原因归为平时努力、赛前努力、裁判员的倾向性及水平、比赛时心境、训练质量、思想负担、他人帮助、运气、运动能力。其中,平时努力、比赛心境、赛前努力、裁判因素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运动能力、运气条件等等是导致失败的非主要原因。大部分运动员认为一场势均力敌的篮球比赛,心理状态与比赛胜负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少部分运动员认为,裁判员因素不可忽视,裁判员水平或倾向心理可能导致球队获败。

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与比赛成功的期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运动员如果把比赛结果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则对改变结果的期望就高,期望改变在成败结果上有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缺点,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得到提升。一场关键比赛失败的结果会改变,这表明她们在对未来参加同一级别比赛成功的可能性上,对改变失败结果的信心大要远远大于保持成功结果的信心。在对今后的训练、比赛中做出努力的程度上,保持比赛成果成功优势的难度比改变失败状况需要付出较多努力。女子篮球运动员对将来成功都抱有较高的期望,都愿为以后比赛成功而加倍努力。这一期望与他们归因倾向相对应,也是我国女子运动员普遍拥有的优良品质。归因理论可帮助大学生运动员形成积极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的自信水平和期望水平。归因理论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和理解人类复杂行为的有效途径,在改善人们的生活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运动过程是复杂多变的,运动中的情绪反应尤为复杂。而情绪与人的各种行为,特别是与体育运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对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中,也包括对运动员本人的行为体验。就像这次的夺冠,对于女子篮球运动员来说,首先想到了教练员、有关老师或赞助单位的帮助与关心,对她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激之情;其次,她们认识到比赛的成功与自己平时刻苦训练和运动技术能力、赛前努力、经济条件分不开,因而较多地产生了欣慰和自豪感,而较少地产生惊喜感。而对于之前比赛失败地结果,女子篮球运动员能清楚地认识到失败是由于平时努力不够,思想上轻敌松懈,个别运动员认为是战术运用及教练员指挥方面的因素之外,还有球队管理不善,思想认识不足,受男子篮球职业化影响等原因,个别运动员认为,比赛胜负应以经济为条件,只想到个人得失。这些心理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这自然影响我国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也是我国女篮水平一滑再滑,失去亚洲霸主地位的主要原因,但是多数女子篮球运动员对失败感到内疚;其次为惋惜和自卑,而对他人的恩怨较低,说明她们敢于面对失败,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不怨天尤人,有渴望成功的强烈欲望,为球队付出自身应有能力的期望。

总的来说,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的成败归因除了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之外,心理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随着运动员的训练时长、能力的提升和比赛经验的累积,心理因素会趋于平稳可控,这对于稳定地发挥整体技术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技术战术练习之外,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重运动员之间感情的培养,使其有更高的默契度与更加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对比赛。

参考文献:

[1] 体育运动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26-230.

[2] 体育教学心理学[M].南京:神州出版社.1993:106-111.

[3] 体育科学[J].1994:72-76.

[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0.23:471-473.

[5] 体育学刊[J].2000:71-73.

[6] 青年与社会[J].2010:62.

[7] 中国体育科技[J].2000:45-46.

[8]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J].2010:120-121.

猜你喜欢

期望改变归因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