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6-10-21曾泳辉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俱乐部构建教学模式

曾泳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1

摘 要 体育俱乐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体育工作,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其作用和发展潜力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就对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简单介绍了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及分析其现状,对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做一个详细的阐述与系统的分析,可为一些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提供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体育 俱乐部 教学模式 构建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低,甚至无法参与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这一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与补充。它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做出了大胆的革新,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实现学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下文就对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加以阐述,以期完善和发展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一、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简介及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作为各高校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是以大学生自愿参加运动为出发点,依附于高校现有的各种运动器械、运动场馆,以一种俱乐部的形式展开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它将群体竞赛、课外运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等联系在一起。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可以划分为三种形式,分别为课内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体育俱乐部。俱乐部制具有很大的可行性。首先,它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其次,能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最后,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可以延续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改革内容的不断扩展,高职院校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胆尝试“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在选择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时候,特别要考虑根据各专业特点设置各个专业人才所需要的项目;在实行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同时,应该将专业技能作为一项普修课程辅助俱樂部模式的发展,凸显高职院校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的特点。

高职院校教育有别于“学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也有别于较低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型”,强调对学生个性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面向社会,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娱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质和品质,教会学生制定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为社会培养能力、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协调发展的人。

(二)具体内容

新世纪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方式,它是我国众多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方向,也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方向。在这样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下,我们也应当相应地完善教学成绩评价体系。

一年级为普修课和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基础必修和职业体能必修课占70%、课外占30%;二年级实行课内外体育俱乐部组织形式,实行课内占60%、课外占40%;三年级为课外体育俱乐部组织形式,修满规定的学时可获得学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组织坚持做到打破班级、年级和专业的限制,实行学生选择的“三自主”。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对课内教学的补充,主要满足3类学生的需要:第1类是在课内测试不合格学生的补习需要,这一类可以叫做课外初级体育俱乐部;第2类是为了满足学生更多体育锻炼和群体生活的需要及开展课内无法开展的一些体育俱乐部项目;第3类是为了满足小部分具有特长学生的训练需要,这类学生有机会代表学院参加竞赛,称为课外高级体育俱乐部。无论是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还是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在组织教学时以能满足学生需要为原则,根据需要采取男女生混班或分班上课。而体育理论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也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内容。这类教学更应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三)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1.在构建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体系时要重点关注它的适应性。通过对本校的调查研究,并结合本校的自身特点和体育教学的现状,才能呈现出改革体育教育模式的优势所在。2.在实施过程中,职业体能课要求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灵敏性、协调性、身体力量、耐力以及抗疲劳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俱乐部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其内容的丰富性、目标的多样性、运动活动选择的自主性特征,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帮助高校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一方面我们不仅要时刻谨记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及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要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完善这一指导思想,从而更好地构建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应当相应地完善教学成绩评价体系,评价的形式、方法和内容等应当对学校的教学过程起积极的指导作用,其评价过程还应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准确和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邸亚军.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

[2] 李红平.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

猜你喜欢

俱乐部构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