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研究

2016-10-21王建朝王井明张成胜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高校研究

王建朝 王井明 张成胜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2

摘 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高校武术发展也是武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人格的重塑和品行的修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而合理的对策,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研究

一、武术教学的界定

武术教学是指武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武术道德、技术、技能,使学生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掌握这些技术与技能,收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武术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武术教学统一活动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武术教学分动态教学、静态教学和动静结合教学,动态教学是指在一定的场地进行技术技能的教授,静态教学是指在一定的场所进行理论讲授。

二、武术教学的价值

(一)武术教学的文化价值

在武术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武术文化内涵和健身效果的认同感,能够传弘扬武术民族特征,增强广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通过各种方式的武术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武术文化内涵和健身效果。大学生通过练习武术,增加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体悟,培养他们对民族的认同。

(二)武术教学的德育价值

武德,主要是指在武术学习、演练过程中所形成的品德、风尚及理念、意识等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武德的形成需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在道德上达到较高水平和境界。在武术教学中可加强武礼的传授和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方法,明确其涵义,还要善于利用师生问候,递接器械以及辅导、练习、考核等渠道使学生养成应用武礼的良好习惯。在武术教学中,不仅能教给学生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能把礼仪教学贯穿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武德培养。

(三)武术教学的体育价值

武术运动具有健身强体的作用,它不仅是是形体上的锻炼,而且使人身心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府、通经脉、调精神,尤其是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和增强体质是十分有益的。

三、武术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陈旧,缺乏科学手段与创新

目前,高校武术课教学基本还是以初级长拳、初级刀和太极拳为主。套路教学是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内容比较单调,已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武术套路动作千变万化,对于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要求较高,学习起来繁冗复杂、枯燥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少科学手段

目前,高校武术课教学大多数采用的是指导法、练习法和评价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传统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仍然发挥着很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多媒体以其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综合性和趣味性以及能够资源共享等特点给整个学校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武术教学同样也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给武术教学带来高效率,同时也能满足现代学生对新事物产生的极强求知欲。但在我省体育院系武术课教学中,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未普及。

(三)场地、器械不能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

场地、器械的缺乏也是影响武术教学的一大因素。在目前大学扩招的情况下,武术授课班级的人数不同程度的增加,场地、器械设施影响武术教学的问题更加突出。在有限的场地上进行武术器械教学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而且也限制了长器械的开展,特别是散打类武术教学,没有良好的护具作安全保障,教学就无法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缺乏应有的武术环境

我国普通高校的武术氛围严重匾乏,武術比赛、武术交流活动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全国高校的武术竞赛也很少,这也是武术之花在大学校园不能夺目开放的原因之一。

(五)武术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在高校里,武术教师师资水平不高,武术专业教师更是凤毛麟角,零星点缀。武术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是影响武术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培养一支造诣深、人文素质好、责任心强、作风正、对学生起表率作用的武术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四、增强高校武术教学的途径

(一)强化武术的文化魅力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和民族特色,是中华体育的典型代表项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武术这一与其它项目明显不同的项目魅力即文化魅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内涵魅力

武术教学要想吸引学生,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增强武术教学的内涵,提高有效知识的数量,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所获,有所进步。武术教学内容就要进行较大的调整,改变现在武术教学只传授套路的状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攻防技术内容或女生喜欢的防身术的练习,尽量选择能适应青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动作简练易被学生在课内掌握和平时健身锻炼中较实用的短打套路与健身强身功法,也完全可以选择对抗性武术内容进行教学。如武术散打、太极推手、传统擒拿术等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

(三)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增强武术教学的过程魅力,使学生愉快、主动地获得武术知识、技术技能。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通过体育游戏、教学竞赛、相互观摩、欣赏教学竞赛录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新。在武术教学的考核中,采用富有弹性的多次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以增强武术评价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武术的信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师资水平

武术教师是武术教学的主力军,武术教学的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武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武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身体力行地参加武术锻炼对学生起到楷模作用;另一方面,武术教师的知识水平、人格素质、品行作用对学生武术知识的接受乃至整个武术兴趣的培养及能否使校园武术文化具有高层次特征和创造性起着重要作用。

(五)加强校园武术文化的环境建设

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环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趋于完善。因此,必须重视校园武术文化环境建设项目的规划。在校园总体建设的框架内,规划好校园师生开展武术文化活动必须的场所,在校园武术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应从本校的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武术文化环境。

(六)建立武术社团组织,建设好学校武术运动队

高校应逐步建立武术俱乐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武术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根据学校的运动项目水平和师资条件,组织校武术代表队,加强训练。通过参加武术竞赛和对外武术交流,以武术为“名片”,一方面向外界展示学校的形象和学校武术工作的成绩,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武术交流,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并寻找自身的差距,取长补短,促使学校武术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大力.关于中国武术继承、改革与发展的思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

[2] 朱丽萍.中华武术发展展望[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6).

[3] 唐军.浅析现代武术的发展[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7).

[4] 王静.中华武术发展战略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12).

[5] 李成银,孙金玉.中华武术发展新思路[J].山東体育科技.2000(3).

[6] 张东宇.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12).

[7] 王文辉.高校武术普修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六安师范学报.1998(1).

[8] 王健华等.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高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