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3+4”分段人才培养方案初探
2016-10-21强华
强华
摘要:在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为适应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实行本科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针对中职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本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相互衔接,探讨了分段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体系。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dopt the training of undergraduate applied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 discusses the basic system of the training scheme of the segmented talents for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ajor and the undergraduate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e and the automation specialty.
关键词:“3+4”;人才培养;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Key words: "3+4";talent training;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e and the autom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9-0149-02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任务。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于是,很多省市和学校决定实施中职与普通本科“3+4”一贯制的分段人才培养项目,即由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试点。引导和选拔部分学习成绩优良的初中毕业生,进入试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习3年,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相关课程和技能训练,经转段考试合格,转入对口的本科院校学习4年合格后可取得本科文凭。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职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衔接时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体系的构建。
1 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
“3+4”培养目标是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实行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注重地方经济产业的服务能力。既要有综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有分段人才培养目标。
7年一贯制的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与机械行业企业发展需求,面向现代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具有现代制造业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的识图与绘图、机械加工及工艺编制、设备安装与操作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对于本专业,中职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机械制造业生产第一线,能够在制造类企业的机械加工一线从事数控设备操作与编程以及设备维护、调试等专业技术岗位,具备高中数学、物理、英语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读懂及绘制工程图纸、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应用等能力,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高中理论基础的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本科培养目标是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机械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掌握CAD/CAM/CAE相关技术,面向生产第一线,以数控操作技能和工程技术应用为主线,着力培养具有现代制造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机械加工及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设备安装、维修与操作以及机械行业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 培养能力界定
职业能力是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技能,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3+4”人才培养中,前3年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掌握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等技能以及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的认识、数控加工工艺及数控程序编制等基本技能与知识。后4年在应用技术本科学校培养其能力结构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外文资料检索与翻译、运用软件进行二维及三维机械工程图的绘制和设计、数控编程软件的使用、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能力、机械加工及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编制、机械设备故障的处理及维修服务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人才能力培养体系。
3 课程体系
“3+4”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的要求,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合理设置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此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合,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结合,课程实验与专业实训结合的四结合课程体系,尤其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了技能课程,在实训课程中设置了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展示,实现了“3+4”构建的构建机械设计、数控加工编程、CAD/CAM和机械加工工艺4个模块,并且课程体系中每个模块均含有课程设计及实训课。因此“3+4”贯通分段培养的课程體系,将拥有工程师的专业素养,技师的实践能力,属于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是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实行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3+4”人才的培养需要中职和本科学校共同商定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既不能和普通中职一样,又不能和普教本科一样,应该体现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注重的是一技之长,核心是培养实用、技能、操作型的人才,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高层次、应用型、管理型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直接培养岗位需要的高级技师、工程师之类专业型的人才。应该有分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总的人才培养目标。
4.2 课程的衔接
“3+4”教育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一般来说中职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以就业为目的设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学时占的比例很高。而本科学校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课程结构的衔接会出现文化基础课脱节,而部分专业理论课程重复。因此在培养方案制定时中职学校要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确保专业衔接中,课程设置要主张“宽基础、重实践”的总体原则,“宽基础”是强调为高等教育服务,让学生有后劲,“重实践”则是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应区别于普通教育,对于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不能简单地将其撤消,应该在深度上有所区别。例如:机械制图课程,中职和本科两个阶段都要开设,但是,开设的侧重点应该不一样,培养目标也不一样。中职阶段课程开设机械制图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应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并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而本科阶段对该课程的学习应强化工程设计能力和三维建模方面的知识。
5 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还处于试点当中,到目前,第一届中职还没有进入本科段学习,本培养方案的最终成效还有待检验和进一步完善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从而为探索出较为完善的体系提供保障。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和其它相关院校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共同推进“3+4”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权,徐超辉,王冲,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3+4”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模具工业,2015,41(10):70-71.
[2]曹晓娟,董夙慧.“3+4”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几个思考[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3):55-56.
[3]邵桂阳,孔繁林.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与应用本科“3+4”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企業,2015(1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