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16-10-21陈广山
陈广山
摘要: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学生能够合理地进行职业角色定位,并进行必要的角色训练,则有助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中应用角色理论,创建角色课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尝试。通过常规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角色素养,通过同侪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培养动态角色技能则是理想的选择。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has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course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he reasonable occupational role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role training are helpful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Applying the role theory in the teaching and creating the character class to make the students have role-play is the effective try for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o train the students' basic role attainment by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and train the dynamic role skills by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ame-generation mutual-assistance model is the ideal choice.
關键词:角色;应用型;校企合作;实践
Key words: role;applied;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9-0137-03
0 引言
角色理论是关于人的态度和行为怎样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以及社会角色期望所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试图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或身份去解释其行为并揭示其中的规律。职业角色是必须扮演好的角色,它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角色理论来看,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为未来职业角色的扮演奠定基础。但在目前许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并没有解决好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的问题,教学活动与职业活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基于角色理论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角色定位,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增加角色认同,能够解决角色期待与岗位现实间的冲突,促进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职业角色
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地位,并符合社会期待的一套行为模式。任何人都需要在社会化过程中进行角色定位,并接受角色规则的教育和训练,偏离了角色规则就会受到社会的排斥。职业角色是特殊的社会角色,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每一职业角色都有着明确的技能、责任和义务标准。
①基本角色:在组织结构中,岗位是职能部门的关键元素,对应的角色是最基本的角色,工作岗位的表现就是其角色表现。
②动态角色:岗位是基本角色扮演的舞台,而在岗位职责之外扮演的角色则是动态角色。即因为临时或特殊工作任务的需要,在新的目标任务团队中履行职责。
2 角色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1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通过角色情境的创建让学生进行职业角色实践的过程,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定位,培养角色认同感,理解角色标准和行为规范,掌握角色技能,促进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和谐发展。
2.2 角色课堂
角色课堂是把学习过程角色化,让学生行动起来,重点是改变学习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促进学生课堂角色的改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缩小与角色期待间的差距。这里的课堂可以是狭义的常规教学课堂,也可以是广义的企业实践课堂。
2.2.1 角色课堂的创建
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形成的过程大致要经历课堂学、平台练、企业干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角色扮演的过程,每次的角色扮演都需要真实情境。
①常规教学中角色课堂。要把角色理论应用于日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之中,把学习内容角色化,让学生理解基本角色的知识、标准和行为规范;此外,还需要把教学过程工程化、项目化,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加强角色情境的设计,为学生进行角色学习提供帮助。
②校企合作中的角色课堂。通过校企合作创建角色扮演的平台是一种理想的模式,而有效的校企合作应该建立在同侪的基础上,双方共享合作的红利。对个体来讲,同侪是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辈。对团体来讲意味着形成运作规范,各自能够准确界定自己的身份,并互相认同、互相承担、互相支持,互相影响,能够增强团队的力量。如图1所示,同侪模式的校企合作是指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标准,以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所进行的“产学”融合,目的是为学生进行职业角色扮演提供真实的情境,让知识有根、技能有本,并通过角色评价促进与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校企双方能够共同分享合作的成果,企业收获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获得教育品质的提升。
校企双方如果能够直接做到同侪融合当然是理想的,但传统模式下的合作校企双方是很难做到对等的,尤其是学校对企业提供的服务明显不足。否则,基于“第三方”的校企合作模式则是务实之选,即校企双方分别与“第三方”机构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其中的“第三方”可以是独立的教育企业,也可以是校企融合共建的教育机构。“第三方”机制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会影响高等院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并能够把企业教育、学校教育、学生角色需求进行有效的融合。
2.2.2 角色课堂的应用
①课堂中的角色扮演。笔者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创建角色课堂为学生职业角色扮演提供机会,在任务驱动下进行角色学习网络基本技术,熟悉网络项目管理过程。表1为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前后调查数据的一部分,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1)角色定位:首先让学生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岗位,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兴趣选择自己适合扮演的一种角色,并在团队合作学习中了解其他角色。2)角色期待:让学生了解所扮演角色的职业前景,发展路线图,以及社会对该角色的期待;让学生了解角色行为和方式,即明白角色技能、权利与义务。3)角色认同: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的认同感,使个人的态度及行为与其所扮演的角色一致,以促进角色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能够主动解决好角色冲突。4)角色扮演: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的提高,理解岗位角色的规范和标准。在基本角色扮演的基础上强调人在业务流程中各岗位上的能动性,即重视动态角色的扮演,突显角色在业务流程优化和创新中的价值。5)角色评价:对学生角色扮演的效果通过纵横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科学地评价。纵向评价就是对基本角色扮演情况的考核,重点在于执行任务的过程;横向评价就是对动态角色扮演情况的考核,重点在于执行任务的结果。
②校企合作中角色扮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离开企业的支持是难以彻底实现的,企业级平台上的角色扮演更具有非凡的意义,但是学生若想在企业中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上获得角色扮演的机会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民办高等院校来说更是如此,而选择与“第三方”合作则是一种理性的模式。在2014-2015学年度“小学期”课程实训中,我校聘请大连文海思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指导了《网络编程实践》等课程,该企业为信息管理系的校企合作单位,属于“第三方”民办IT培训机构,与我校具有高度的同侪性。
实训采用企业的 “Android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软件开发的思想,掌握从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软件开发的流程;了解行业主流的开发技术,学会使用企业中常用的开发工具,增强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项目实训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在软件工程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角色期待与企业实际需求间的差距,从而实现从课堂到企业的无缝连接。通过这种模式的合作,许多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的获得了免费、甚至是带薪实习的机会。
2.3 产学整合的保障机制
2.3.1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产学整合需要与高等院校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高等院校需要树立市场意识,建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角色扮演的现实问题。在本身无法保证应用技术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时,角色实践教学外包不失为一种务实的选择,即通过市场机制从企业中购买实践资源。这种模式需要高等院校加强内部治理,改变传统观念,改变实践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高等院校因此能够缓解实践资源配置的压力,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获益,有利于校企同侪与分享合作的利益,促进校企的整合。
2.3.2 企业教育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企业在产业融合、在学生角色扮演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但企业的参与态度问题不容忽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教育是人力资本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本途径。但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对企业教育的基本认识,或因条件所限无法有效实施之;有的虽能实施,却不能很好地平衡企业教育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从而导致企业教育不切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现象的发生。所以,企业应该转变人才观念,健全、完善、创新企业教育机制,在己所不能时主动走与企校合作的道路,通过全面参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加强自己的人力资源建设。
2.3.3 政府依法介入
高等院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实体,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追求的价值是矛盾的,基于市场化机制的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的干预。政府的干预能够克服市场化中的缺欠,纠正市场运行偏差,完善市场运行的条件。政府是教育政策的制订者,是办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督者,也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如何参与对校企融合具有深远的影响。政府的参与应该依据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文件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有效介入,即政府也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其在法律健全、机制建立、权益保障、奖惩制度、经费使用规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3 结束语
从角色论来看,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创建一个角色扮演的“平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受到角色规则的教育和训练,从而缩小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学习与岗位标准的差距。通过规范、可靠的校企融合机制的建立,能够很好地协调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角色的关系,促进学生的角色学习,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职业动态,理解职业标准、职责与义务,确保“以就业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李娜.运用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3.
[2]陈庆章,刘维超,宦若虹.问题导向学习(PBL)及其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07):62-65,68.
[3]张伟贤.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思考和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1(9):38-39.
[4]奚从清.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