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浒传》赏评

2016-10-21张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招安施耐庵宋江

张勇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

读了该著作后,对一百单八将我是既爱又感觉到惋惜。“爱”,因为他们被逼无奈敢于造反——“官逼民反”,敢于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伸张正义,有核心价值观——忠义,它是一个组织严密,有作战经验,文武双全,敢于弘扬正能量的团队,所以这个组织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惋惜”且是个笑话之处在于以宋江为首的领袖,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晁盖等智取生辰纲,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被宋江小妾阎婆惜发现,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后在浔阳楼酒醉题反诗,被迫上梁山。晁盖死后,宋江作了梁山泊首领。为了忠义之名,推行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招安路线。征方腊后被封为楚州安抚使,最后被奸臣用毒酒毒死。就是说《水浒传》讲的应该是以宋江为首的地主阶级领导一群以农民阶级为主的团队进行“替天行道”而后走诏安路线东征西讨的历程,这就是一个矛盾之处。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存在两大对立阶级即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那么宋江作为地主阶级他怎么可能带领着农民阶级推翻这个地主阶级的代理人的朝廷呢?所以他作为地主阶级,最终选择招安路线也是顺理成章的,也是正常的。假设宋江率领梁山军最终推翻了朝廷,结局与太平天国是一样的,他们演变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势必造成统治阶级争权夺利,最终一定被改朝换代。再说他们所倡导的“忠”恰恰是忠于朝廷,而当时的朝廷是腐败的,那么他们的“忠”,应该是愚忠。看看结局吧,朝廷的招安,无碍乎就是利用农民阶级消灭农民阶级,所以出现了梁山军对阵方腊军,当方腊军被消灭,梁山军力量削弱时,朝廷论功行赏,接着就会斩草除根,宋江被毒死,吴用自缢,卢俊义被奸臣用水银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册立不牢,落水而死……不知讀者是否注意到结局中除了燕青梁山军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私下去见卢俊义,劝他急流勇退,隐姓埋名以终天年。卢俊义不肯。燕青又以汉高祖杀戮功臣之事劝谏,仍遭卢俊义拒绝。他只得拜别卢俊义,并留书给宋江,当夜便离军而去之外,这里面还有两位人物比较显眼,那就是鲁智深武松,鲁智深征方腊后回军途中,闻钱塘江潮信,圆寂于六和寺。武松征方腊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八十岁圆寂。我认为出现这样的结局与作者施耐庵经历有关,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代,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施耐庵既然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代,所以在他身上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但当张士诚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时,他主动辞官,这也体现了他对现世的一种失望,所以在作品中安排了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武松、鲁智深出家,被招安的相继落魄的结局。结合此时时代背景来看,理学已经产生,即以孔孟之道为

核心,吸收佛道有益成分,使儒学更加思辨化、体系化。作者既然消极避世,就主动的让儒道佛分开了,招安的招安(儒家积极入世),出家的出家(佛家重修行),云游天下的云游天下(道家逍遥),而招安的梁山军相继死去,出家的功德圆满,云游天下的过着逍遥的生活,这正是作者对佛道的的一种向往赞扬,对当时儒家的一种失望心态,其实映射出对当时朝廷的不满。

猜你喜欢

招安施耐庵宋江
施耐庵巧用对联治病
《水浒传》中武松性格发展变化分析
罗贯中与施耐庵(上)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
”官迷“宋江
论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