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也可以这样教

2016-10-21苏小玲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形象化数学

苏小玲

【摘 要】对于现在的很多同学来说,数学这门课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一提到数学,很多同学都将数学和枯燥,空洞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目的是让学生不再对数学有惧怕心理,从而喜欢上数学。

【关键词】数学;简化;形象化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了很深的体会,原来数学也不是那么枯燥、抽象。它也可以让学生学得有趣。从而喜欢上数学。

一、把繁杂的题目简化

“解决问题”是很多同学都不喜欢做的题,一遇到应用题,学生就打退堂鼓。特别是用方程来解应用题。例如,关于“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一类题,我是这样讲的:

世界上最大的州是亚洲,最小的州是大洋洲,亚洲的面积是4400万平方米,亚洲的面积比大洋洲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大洋洲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问1:本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生答:亚洲的面积比大洋洲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

问2:谁与谁比较?(生答:亚洲的面积与大洋洲面积的4倍比较。)

问3:求什么?(生答:求大洋洲的面积)

然后根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写“解”,设未知数。解:设大洋洲的面积是x万平方千米。

还有一些类型的题,则可以通过数形结合进行简化。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不仅直观易于寻找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理,简化解题过程,在选择、填空中更显优越。例如:我在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讲解数线段题目时:

学生由开始的数不同线段的条数一条一条地数,在做题中积累发现规律:发现可以用基础线段数同作为最大的数加起的一串自然数的和:4+3+2+1=10(条),进而发现基础线段数与端点的个数有关,即端点的个数-1=基础线段数。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能够灵活的应用,解题的速度十分快。

二、把数学与“钱”结合起来

一提到“钱”,肯定没有几个不喜欢。可以说人们天天都在和“钱”打交道。正是因为这样,把数学上的某些知识和“钱”结合起来,就让一些问题简单化。

三、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它们在思维的过程中要借助能为感官直接感知的实物、图像或形象化的符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充分感知,亲身体验和积极探索中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学生对“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时,有的学生记不住规律,又不想通过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就干脆乱做。我就告诉他们其实乘法是“墙头草”,因为一个数与大于1的数相乘,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相反,如果一个数与小于1的数相乘,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但这些都是没有0参与的机会。再比如:我在讲“比较商和被除数的大小”中,一部分学生对商的变化规律一知半解,在应用方面更是乱套。我就给他们讲:除法跟乘法不一样,它很叛逆了,一个数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时,商就小于被除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就大于被除数。在这里,0还是没有参与的权利。

在教学“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时,学生从概念上区分了两者,但是有一部分同学用图形表示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存在问题。我就给他们讲,其实,它们两者之间就像你的眼珠与眼睛的关系。眼珠表示方程,眼睛表示等式,方程包含在等式中。他们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在遇到数字与字母对于谁写在前面始终记不住,我告诉他们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我们把它称为“未知数”,既然是未知的,那就只能由数字来给它带路。所以,数字应该写在字母的前面。

四、巧记数学知识

数学中有不少知识是需要熟记的,如果记不住地话,就会张冠李戴。经实战检验有效的硬背巧记方法有:口诀法、形象记忆法、“备忘录”法等等。

(一)口诀法

例如:在讲“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时,学生总是因为符号问题而出错。这时可以通过“连减等于减和”和“连除等于除乘”来记住它们。

再如:认识“〈”、“〉”,教师可用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这些趣味十足的语言,使学生大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在“单位换算”中,我们也可以用顺口溜:

“米”的一家排大小,笔划越少它越大,笔划越多它越小,

不信你就仔细瞧。米,米,是老大,分米分米是老二,

厘米厘米是老三,毫米毫米是老四。

米要比分米大,大多少?大10倍,

分米要比厘米大,大多少?也是大10倍,

厘米要比毫米大,大多少?还是大10倍,

相邻两个是10倍,隔開一个是100倍,隔开两个是1000倍。

同样可以用在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等等。

(二)形象记忆法

偶然间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妙用“左手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进率,“伸出左手,手心向内,叉开五指。从大拇指起,用五指依次代表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五个长度单位。由于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较远,形成了一个大“ⅴ”,所以表示千米和米的进率1000,其余四指间的距离较近,形成了三个基本相等的小“ⅴ”,所以分别表示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10。”读了这篇案例后我大受启发,马上决定将此方法运用到教学中进行尝试。

课堂上,当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熟记了五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后,即可进入相互间的换算。这时,“左手直观法”的优越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三)“备忘录”法

对于实在是记不住的知识点,就准备一个小本子,把知识点写在小本子上。天天记,有目标的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2]刘安君等.《数学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猜你喜欢

形象化数学
我们爱数学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形象化教历史与形象化学历史——从《明清商业革命》微课设计谈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研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