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段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略谈

2016-10-21穆安坤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学习习惯数学教学

穆安坤

【摘 要】小学低段的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应当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意义

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

1.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前面我们谈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活泼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基本特点。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使得爱做小动作,爱悄悄说话成为很多学生课堂教学中极易出现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基础和保障。

2.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诚然,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讲,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学生掌握知识更加重要。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和自主独立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

二、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1.良好的预习习惯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预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效的预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新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分清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来讲,良好的预习习惯极为重要。学生一旦养成预习的习惯,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并能够做到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那么,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首先,明确预习任务。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讲,对很多学习都还没有自己的思路和规划。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养成习惯。例如,在一堂课的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下一堂课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大概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陪同学生共同完成任务,以确保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其次,分清重点和难点。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师布置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大体讲解预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特别关注,以确保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

总之,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2.良好的复习习惯

和前面所讲的预习习惯不同,良好的复习习惯,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的基础和保障。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不仅可以有效的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在脑海里系统地回顾,确保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3.自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独立自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保障。当前,笔者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家长在陪同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给孩子太多的指导,使得孩子缺乏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能力。很多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对教师和家长都有一种莫名的依赖感,仿佛教师或家长不在身边,学生将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因此,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不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和知道,而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于学生实在不能完成的问题,教师再给予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的养成。

4.大胆质疑和善于提问的习惯

俗话说:学成于思而毁于随。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思”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新课程改革标准尤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提问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基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害怕教师的“威严”,使得在课堂教学中,有问题不敢提,有话不敢讲。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发问,善于发问。

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讲,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一个有效策略在于教師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脑海中有一个“小问号”,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无论学生的提问和发言是否有效,教师都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一些无效的提问,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确保学生提问的有效性。

总之,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3版)[S]

[2]斯亚平.素质教育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

[3]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学习习惯数学教学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