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2016-10-21张宗琴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参与合作有效性

张宗琴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大量的探究性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从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充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快乐,学生获取知识,完全是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参与;合作;交流;有效性

一、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快乐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课堂交流,尤其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交流,真正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互相赞赏,在交流中学会分享成功的快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不以传统的教学观念来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积极鼓励学生去发现、思考,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交流合作。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自己探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学生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创新的思维,再进行交流讨论。几分钟后,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组能把梯形切开,只用一个梯形就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真是一语惊人,同学们都投去了惊奇的目光,此时我让他到讲台前演示给大家看。于是该生走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把梯形两腰的中点连线并剪开,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平行四边形的底正好是梯形的上、下两底的和,高正好是梯形高的一半,因此梯形面积s=(a+b)×(h÷2)=(a+b)×h÷2。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我说:“你能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真了不起!你们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此时,教室里顿时像开了锅,同学们思考着、比划着、议论着,几分钟后纷纷举起了手。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组认为沿两腰的中点垂直剪开的,正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的一半,宽正好是梯形的高,因此梯形的面积S=(a+b)÷2×h=(a+b)×h÷2”。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汇报说:“我们组认为还可以把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那么梯形的面积S=a×h÷2+b×h÷2=(a+b)×h÷2”。

这一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表达富有个性的观点。与此同时,教师不断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推导方法,不仅训练了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独立质疑的思想。

其次,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不局限于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而是通过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自主发现、合理建构数学知识,创造性地发现了其他几种推导方法。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分享学习的快乐,学会了赞赏别人的成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1.复习铺垫有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在教学《解比例》,传统的教学是先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方程来解。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集中在比例的基本性质上了。经过—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这样的“经验”复习铺垫的内容,就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关键。但仔细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发现,学生之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完全是因为教师的“诱导”,是教师通过复习铺垫把这一解题方法直接交给了学生,学生无须多加思考就能顺利地再现教师的意图,几乎是毫无例外地应用比例的性质正确地解比例。

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时,怎样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什么要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题?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解题?这些问题都在“顺利的教学”中被我们忽视了。显然,由于教师替代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完全发挥,又何谈教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呢?

2.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全新的数学问题。

虽然解比例是即将学习的一个新的数学问题,但却是一个具有探究基础、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第一,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除法、分数和比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具有了從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方法的可能性;第二,比例的题型与学生熟悉的题型很相似,学生能够产生知识迁移,找到解题方法;第三,教师只要求出X是多少,学生无须考虑如何规范地书面表达,降低了要求;第四,学生可以选择最有把握的题来求解,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探究的机会和成功的可能。正是由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宽松、开放而又具有探究基础的问题环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才真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加深理解了多种解比例的方法,还通过比较,感悟出了“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简捷的解题策略”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较难的数学内容时,教师进行一些复习铺垫,能够适当降低难度。但对于大多数内容,我认为还是应该相信学生,精心组织好学习材料,将问题全新地展现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解决,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让数学走进生活

现代社会,人们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逻辑推理的要求降低了,而实际问题模式化及运用模型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却提高了。新课程突破了只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局限,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经验,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体现了“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生长自己的知识”这种现代教学观。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数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传授,不能墨守陈规,照本宣科,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如:在教学元角分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创设情境,把真实的购物活动移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融合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整个解题过程充满了趣味,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走进了生活,让生活走进了数学课堂。这确实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不正是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吗?

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学生会慢慢地学会起飞,他们的学习过程也因此更精彩。

猜你喜欢

参与合作有效性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