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先学后教”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6-10-21张海燕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预学先学后教先学

张海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当下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先学后教”策略应运而生。

“先学后教”作为教学策略,就是把学生的个体行为提升为群体行为,使得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真正的“主体”,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好的信心,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将从先学后教的内容入手,研究该教学策略对于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好处。

一、适度预学,做好准备工作

顾名思义,先学后教的重点就在于先学。在教师进行教学之前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适度预习。“适度预学”指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适当的学习准备与检测。通过预学,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使得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有效性。预学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预学”的内容与方式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设计灵活地组织,不同课型、甚至同一课型不同的学习内容。

(一)课前师生交流

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即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准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起点可以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谈话中获得,根据学生的反应,确定哪些知识应该重点讲,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

(二)生活数据收集

数学教材利用学生身边丰富的资源,提供了比较真实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时,教师应灵活地利用这些资源,选择合适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再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提取,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预习性作业前测

预习性作业能较好地反馈学生对该学习内容的了解情况,掌握了哪些知识,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减少甚至避免起点过低或过高带来的无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预习性作业一般在新知学习前一天,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作业内容一般在遵循旧知的基础上略有提升,处于原有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正确把握学习起点,成为预学后组织课堂教学中突出的关键性问题。为了提升“先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先学提纲”。所谓“先学提纲”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差异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并借助习题将学生预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呈现出来,指导学生扫清预习障碍。学生对一些较难知识的认知可能会出现一些疑惑、理解不够全面,或产生一些偏差或错误的想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感受知识成长的过程,让学生明晰自己思维症结的所在,完善知识块的整合,形成数学的基本策略和思想方法。

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针对例题“一条裤子的价格是28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多少?”笔者列出了以下先学提纲。

1.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2.根据书上已经画出的表示裤子价格的线段,你能画出表示上衣價格的线段吗?

3.根据线段图再复述一次裤子和衣服的价钱关系。

4.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有几个?

A.要求出( ),必须知道( )和( ),而( )是已知的,所以必须先求出( )。列式解答:( )。

B.根据“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可以知道一套衣服的价钱是( )个28元。列式解答:( )。

C.你还有其他想法吗?

通过这样的提纲式导学,让学生在先学时有章可循,思路清晰。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阅读数学教材,在理解处理数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显然更加明显,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的学习尤其重要,导学也是在“先学后教”策略下的一个重要步骤。而这种教学策略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就在于第三个环节:能否同学生进行有效地对接。

三、合作互学,完成对接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因此,在学生明确了学习提纲,并进行自学后,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从而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再通过小组间的汇报、交流和补充,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堂中的互动基本上分为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首先是体现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学生课前在家学习,他可以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围绕学习内容,通过“预学单”的导向性学习,对所学的新知和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这种互动与我们原有的像布置学生回家看书预习这样的课前互动要更具广度和深度。其次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学习结果信息,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对这些题进行筛选,整理,再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形式(哪些同学需要一对一辅导,哪些同学存在共性问题需要讨论交流),有目的地组织课堂教学。

比如:采用异质分组,六人为一组,由小组长负责,采用“强兵”教“弱兵”的形式进行小组交流。首先,由“预学作业”批注有“错误”与“进一步探究”的组员汇报自己的思路和疑点;然后,由其他组员进行点评与纠正;接着,再请批注为“正确”的组员补充或说明;最后,在小组内推选一位“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转化验证方案”来展示成果。通过这种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来提升学习质量,让学生自主学习。

从前述对先学后教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有效的前置学习起着助推器的作用,能较快地启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引发学生积极探究。先学后教,精简了课堂的琐碎环节,舍弃了细枝末节,把思维的焦点集中于数学的“本质”,为学生增添了预留探究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品质,是值得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教学时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预学先学后教先学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