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6-10-21杨小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杨小华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已成了我们今天应该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课堂切入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真备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众多,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及知识的讲解方面,都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中等的学生能够产生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在课堂都能有所收获。很多老师备课时都忽略了对教材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内容结构的深入分析,导致上课时学生接受的知识支离破碎,缺乏系统。如何理解教材呢?可分五步:第一步初读课文,掌握全貌,疏通文字;第二步逐节细读,理解内容,抓好重点词句;第三步划分大段,理清思路和布局谋篇;第四步统观全文,了解意图,抓住中心;第五步结合实际,确定重难点和双基。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在教学之前,我们除了要研读教材,还必须“备学生”。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度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学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真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我就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但善于模仿等特点,引导学生模仿表演。例如,在执教《称赞》一课时,我在学生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只有参与才能引起互动”角色扮演能很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要学的课文中,他会仔细读课文,寻找到自己最喜爱的角色,并会认真思考怎样去表演这个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角色扮演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删除了老教材中旧、难、繁的内容,增添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找准问题的突破口提问,如教学《草船借箭》的难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时,巧问当时如果不是大雾弥江,而是天空晴朗,诸葛亮敢轻兵逼寨吗?诸葛亮是神仙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非常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便于学生思考。在课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课中,教师除了使用激情的语言外,应积极采用电教、插图、简笔画等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太阳》、《沙漠之舟》、《手上的皮肤》等这些较为枯燥的说明文时,可用简笔画适时画出太阳、骆驼、手形的样子。这样便会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关知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得以应用,那么我们必须开展积极有益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在笔者所在学校是一个乡村小学,学生都是来自农村,有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们胆小怕事,笔者在班上成立朗读小组、讲故事、自办手抄报、每天小广播等等,学生们纷纷响应,都在相应的班里开展了语文兴趣小组。所以说,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是相辅相成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有机延伸,通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会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在讲解背景知识后,鼓励学生预习笔记、类比归纳、谈论学习、互评互助等方法,学习阅读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讨论学习能力。写作课给学生讲解清除题目要求后,启发学生写作角度后,让学生自主思考作文的方向和角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是陪伴学生一生的技能,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大道。语文教学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应加强阅读和练习,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图、声、文的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乌鸦喝水》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乌鸦想办法喝水的过程,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由于小石子占了一定的位置而使水位慢慢升高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再加上学生阅历匮乏,以及认识世界能力有限。对于文章中介绍的一些内容难以理解。如《海底世界》这篇写景的课文,作者从海底的声、光、海底动物、海底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重点突出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海底我们都没有去过,学生不熟悉海底到底有些什么。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对于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枯燥、乏味。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我制作了《海底世界》课件。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体会海底的宁静时,我提出问题:波涛澎湃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又出示波涛澎湃的大海的声像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寧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在讲到海底植物时,学生不熟悉海底植物是什么样的,我相机出示了五彩缤纷的海底植物图片,学生立即茅塞顿开。

【参考文献】

[1]王碧松.《新课程:中》,2016(4)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