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踏上阅读快车道

2016-10-21张绍君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好书读书语文

张绍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阅读教学不仅贯穿于并主导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还对培养学生一生的学习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升学的压力让很多教师不得不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从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被繁重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哪有兴趣和时间去阅读。即使老师要求,也只是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降低,从而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始。我尝试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给他们创造阅读的条件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根本的动力,只要学生产生了对阅读的兴趣,就会身不由己地去读,去思考。因此,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上下功夫,让他们身心愉悦地进行阅读,從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

(一)故事激趣

故事是孩子最早的“朋友”,从咿呀学语开始,孩子就每天听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念童谣,比如:《小红帽》、《丑小鸭》、《白雪公主》等故事深入人心。他们对故事充满好奇,也是最易于接受的。因此,在低段学生的识字量有限的情况下,老师就要从给他们讲故事开始,让他们喜爱故事,对故事入迷,从而产生对阅读兴趣,有想阅读的愿望。等到识字量的慢慢增加,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自主地去阅读,老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二)榜样激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心理特征,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冰心;也可以把班上热爱读书的同学作为典型用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产生对阅读的兴趣;老师还可以把自己读书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三)活动激趣

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也比较争强好胜。在班上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名著知识问答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好书推荐会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自信,又有利于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也给他们阅读的成果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更有目的的阅读,最终达到读有所获,学以致用。

二、传授方法,让学生——会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老师要在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兴趣的基础上,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正确、有效地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课文,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随着阅读教材的加深,还应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和课内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再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语文材料,扩大知识面。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使他们“会学知识”。只有当学生会学了,他们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借助工具书帮助阅读

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这时就要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来帮助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完整、清晰、透彻地理解内容,升华情感。千万别让这些生僻字成为学生阅读的“拦路虎”,让他们对阅读产生畏惧。

(二)学会归纳主要内容

读了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在头脑中要想一想: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学生把握住了这些,才会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

(三)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里面都有很多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读了之后,就要让学生用笔记本把它摘抄下来,自己理解体会,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会借用,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还可以把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体会通过读后感的形式写下来,还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把交流的结果整理成文,一篇不错的读后感就大功告成了。

三、创造阅读条件,让学生——多读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难以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解分析占用了学生阅读实践的时间,学生不是真正的“阅读者”,而是“听讲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特别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可见,加强阅读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实验的成功也告诉我们: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对读书。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真正达到“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效果。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

在教室的一角,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学生把自己买的或收集到的好书都摆放在一起,定期进行更换,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功能

建立学生阅读卡,让学生定期到图书室借阅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同时老师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老师可以把课堂上过多讲解或做练习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尽情读书,每天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读书时间。老师还有和家长配合好,让家长每天给学生留足时间读书,不要让苦不堪言的作业遏制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一言以蔽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享受读书的乐趣,让学生乘上阅读的快车道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好书读书语文
推荐一本好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好书共享
好书推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