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6-10-21宁静
【摘 要】我过高职院校的师德状况受社会影响日趋深远,本文将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并作出以下规整。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问题所在
师德状况是衡量一所高校的道德水准、精神面貌、文明程度、文化底蕴的标尺。由于高职院校发展迅速,近年以来,高职院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本身存在一定问题
(一)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都特别强调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师德建设的高度重视。但是最近几年,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快速扩张和发展上面,对师德建设投入不足、重视不够。虽然有的高职院校也按上级要求成立了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但多为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作用不大。
(二)师德建设缺乏制度规范,有的制度形同虚设
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树意识、立规矩、重落实的系统工程,没有制度保障是不行的。加强师德建设的关键是改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状况,使师德养成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基础上。
(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组织领导难以到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大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党委统一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高职院校内部组成不同于本科院校,很多机构是出于“身兼数职”性工作,各项工作是出于“遍地开花”,工作的着力点分散,势必造成许多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师德建设是一项软性工程,比较难抓,短时间内也难见成效,所以,尽管各学校党委很重视,注重组织建设,但相应的组织机构却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表现在领导机构健全、组织协调作用难以发挥、各项工作流于形式。
(四)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执行困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是形成良好的运行督查机制,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承担考核、督察的职能工作部门能正确执行监督和考核。而监督和考核工作的集中点就是要严格执行制度规范,按照相关制度抓好落实。由于师德标准范围宽广,标准不一,存在着不确定性,加之师德考核的范围宽泛,仅仅靠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来考核,势必会造成考核标准的不统一;再者,师德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承担考核和督察的部门难以跟踪到位,而仅靠年底一张考核表就确定师德等级,明显会出现形式主义或不公允,这样就造成师德建设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五)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惩处方案难以落实
加强师德建设要靠教育和制度加以规范和引导,实施严格的惩处机制是确保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在具体实施中,却面临尴尬局面,表现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对师德表现的考核和认定,既不像对科研、教学的考核那样重视,也没有类似科研、教学考核的指标体系。在职称评定、晋升方面,在人才评聘、学术奖励中,师德标准“一票否决”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在高职院校尚未成为一个制度;即使有的高职院校实行了“一票否决”,但真正推展开来却是纸上谈兵,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落实。
二、教师自身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育人意识不强
育人意识淡薄,重教书,轻育人。大学教育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那些人格健全、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即教育的目的除了要“授业”,还要“传道”。在高职院校里,往往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在生产一线,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下,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在课堂上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只当授业解惑的“经师”, 不善于或者就没考虑过当传道的“人师”。只教书不育人,重智轻德、重量轻质,对学生指责过多,忽略了学生是作为高等教育服务对象主体这一客观存在。
还有部分教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职学生的素质认识不足,缺乏应对的教育措施,一味责怪学生素质低,将教育不力的原因都归咎于学生素质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缺乏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更是一无所知,师生关系疏远甚至紧张。尤其是部分教师,遇到学生出了点问题,便一味指责埋怨;甚至个别教师由于自控力差,把个人原因引起的怨气、不满和成见都发泄到学生身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在教育实践中,有些青年教师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没有把育人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也无法起到表率作用。
(二)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团结协作精神欠佳
少数教师缺乏和谐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不能正确对待周围的同事和周边的人际环境,或宽以待己,严以待人;或藐视别人,惟我独尊;或只讲竞争,不讲合作;或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其结果是,不仅使自己在人际关系上陷于孤立,而且削弱了团队的整体功能,也会在学生中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
(三)奉献精神不够
有的教师缺乏无私奉献精神,急功近利,消极应付本职工作;极个别教师物欲膨胀,以“教”谋利,严重影响和损害了教师的形象。部分高职教师的敬业奉献的精神状态不佳,没有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中,对教学敷衍了事,对集体漠不关心;依靠学校财力读完硕士、博士,便一去不复返;社会兼职太多,边做生意边教书,影响正常工作。
(四)教学态度不端正
有的教师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不认真备课,不遵守教学纪律,课堂上信口开河,照本宣科,甚至随意接听手机,对此,听课的学生怨声载道,意见很大。少数教师由于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取向的影响,功利和实惠思想日趋严重。他們不是将教师职业当作一种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崇高事业来奉献,而是当作一种谋生手段。
作者简介:宁静(1985-),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女,汉,皖亳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中高职英语教学和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