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交际礼仪文化及汉语课堂教学的对比分析
2016-10-21夏颖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其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受其影响,泰国也是一个很具民俗礼仪风范的国家,仪式繁多,礼节也很复杂。泰国人民热爱和平,重礼仪,同样作为礼仪之邦,并素来以“微笑的国土”著称。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际方式通常分两种,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对于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言障碍,我们很多时候都采用非言语交际来解决。非言语交际被语言学家 F.Poyatos 在 1983 年出版的 New perspectives in Noverbal Communication 中将其定义为:“个人或者人们相互之间通过某一特定文化内所有的非文字的、躯体的、服饰和环境等可观察的信号系统发出的一些信号,可以构成也可以不构成行为或者一般的个人交际。”中泰交际礼仪中的身势语礼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
一、中泰见面礼仪差异
在交际中,无论哪个国家,见面或者辞别时都需要打招呼。在中国,拱手礼源于上古,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为愿作对方的奴仆,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相见时的礼节。但是现如今拱手礼已逐渐被国际上通用的握手礼取代。握手礼在行礼时也有讲究。例如不能用左手握住对方,通常情况下应该由年纪较长者和地位比较高的人先伸出右手,握手时应该摘下手套等。在泰国,由于人们大多信奉佛教,所以,泰国的见面礼仪大都沿用佛教礼仪。人们在见面或者告别的时候,一般避免身体接触,而是在胸前双手合十相互表示致意。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行礼的次序一般遵循卑者先,尊者后的原则。长辈见小辈,双手合十放到胸前即可;而小辈见长辈,则要双手合十举到鼻子;平辈之间相见,只需举到鼻子一下;若是面见国王,则要双手舉过头顶。
在泰国,人的头部被认为是精灵所在的重要部位。如果您无意中触及他人的头部,您应立即诚恳地道歉。泰国人忌讳外人抚摸小孩的头部,尤其小和尚的头部,小孩子的头只允许国王、僧侣和自己的父母抚摸。即使是理发师也不能乱动别人的头,在理发之前必须说一声“对不起”。从泰国的双手合十礼就可以看出,泰国在见面和辞别时因为对象社会地位的不同,表达的方式就不同,表达的尊敬程度也差别显著。这种发自内心而行于外表的非语言礼俗,强调的是互相尊重与谦让。表现出泰国人举止文雅,彬彬有礼。青年人温顺恭谦、老年人和蔼可亲,妇女端庄持重。旨在保持人们之间的一种和谐、良好的关系。
二、餐桌文化礼仪差异
泰国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害,泰国人自唐代以来便和中国的汉族交往频繁,公元9-10世纪,我国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居民大批移居东南亚、其中很多人在泰国定居,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泰国的影响非常大,至今仍保留着大多数餐桌文化习惯。
在中国,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人到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的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的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习俗,先冷后热。
在传承中国餐桌文化的同时,泰国也把西方文化礼仪之“餐桌礼仪”吸纳淋漓尽致。比如说,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拿起她的刀和叉示意后才可以用餐。用餐时,也会采用餐巾并铺在膝上,亦可以放在颈上或胸前,可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者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揩拭餐具。进餐时身体坐正,不要两臂横放在桌上。泰国餐大多数使用勺、叉,应左手用叉,右手用勺。用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但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咽下再答。用餐完毕,女主人站起,方可离席。餐巾放在桌上,泰国人和中国人一样热情好客,他们也会像中国人宴请朋友一样有让酒让菜的习惯。但通常情况下没有给人夹菜的习惯,甚至很难理解和接受这种行为,认为是极其不卫生的。在餐桌上,几乎每一种共同享用的食物旁都会备一只公勺或者公筷。泰国人只用筷子吃面条,不用筷子吃饭。所以,中泰双方在日常饮食中也一定要尊重对方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支配着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交流双方很容易产生文化障碍。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更要了解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掌握国际交往中的礼仪文化,熟知所执教国家的课堂教学文化,对其更好地开展工作也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张玉.中泰身势语交际礼仪文化的对比分析[J].神州文化,2015.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12,448.
[3] 董青.泰国佛教、禁忌和礼仪等文化影响下的对外汉语教学[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4] 倪虹.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泰体态语研究[J].语言艺术,2012(04):61-62.
作者简介:夏颖,女,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