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行,五育,五常

2016-10-21吴洲成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五育劳动素质

吴洲成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育是德智体美劳,五常为仁义礼智信。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构成,整体性地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月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说明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在战国晚期,出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思维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金木水火土”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五育方法是指一个自然人要接受系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才能逐渐转变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徳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意志力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是做人的起码道德标准,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和谐共生。仁是最高尚的道德良知,也是最普遍的德行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义与仁同为道德尺码也可说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意识,是道德崇高的表现;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所谓“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是个体素质修养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的表现。“礼仪”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表现;智即辨别是非、曲直、邪正、真佞的能力。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本,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五行学说作为最原始的系统理论,对我们当代的教育工作及其方法仍有借鉴意义,对五常重新回归道德风尚也有积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1985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同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最初的思想源头。

那么,素质到底是什么?

词典的解释,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这种说法太过笼统,过于抽象。当我们听说“中国人的素质”如何如何时,素质好像就有了明确具体的含义,即指一个人在遵守和維护社会秩序方面的自觉程度,梁漱溟先生就认为中西文化的最大差异在于“中国人的社会性较差”。这就更加说明了素质是可以由外部因素的干扰而改变的,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二字,也意当如此。即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人的基本素质分为5类:一是道德素质,也就是个人的品行修养;二是智能素质,是个人的学问和能力;三是身体素质,是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机能及其水平;四是审美素质,是指个人的外表衣着是否得体和内心审美情趣是否高雅;五是劳动素质,是个人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劳动素质是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必定要拥有的,否则他就很难独立和健康发展。总结起来,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所以,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影响来使人们具有更健康的身体机能、更高尚的思想品德、更良好的行为表现,更科学的文化知识,以及更积极地奋斗意识。使人们更加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维护公众利益。

而如今,“应试教育”思想在很多地方还普遍存在。因为很多教育工作者还沿袭着他们自己经历过的受教育方式,自然也就少了一些改革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决心。可是,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所以,学校教育不能只重智的提高,还要兼顾德、美、体、劳的共同发展。

若以五行学说为依托,五育工作就能顺章合理,五常的目标也就很容易实现。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主张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即人的本体是第一位的。从出生开始,人就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各方面的信息教育,从咿呀学语到蹒跚挪步,都是无意识的学习行为。在此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分逐渐成长起来,掌握了平衡、跑、跳的基本技巧,这都是学习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其他技能的形成都是在身体机能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体育是培养其他各方面才能的一项基础,我们应该在常规体育训练项目之外,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充实校园的文化生活。只有具备了强健的体魄,才能胜任以后各种高强度的工作。所以,一切的体育锻炼,都是在执行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必要条件,所以长大成人也是人生的第一阶段。有人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人生的第一阶段就好比五形中的“水”:纯净透明,充满活力。人的培养也从此开始。

按照五行相生法:水能生木,所以有人将儿童比作初生的小树。我们希望小树能长成栋梁之才,将来托起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这是人生的第二阶段,是“成人”之后的“成才” 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首先,学生已经具备身体条件,能承受一定强度的劳动。其次,应该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要让他们懂得:“一切胜利的果实,都是由劳动换来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通过劳动体验以及劳动技术的教育,逐渐实现由人到才的转变。主体获得经验就是学习的过程,以此增强他们辨别真伪的能力,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成为一个可用之才。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种說法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出真知”的观点。也就是说从劳动当中,我们能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感受知识的奥秘。所以劳动以及其他有益的活动对我们智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成才之后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一定是在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经过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艰苦磨练,使其性格坚忍起来,增强其吃苦耐劳和愈挫愈奋的精神,才能促使他实现最后的创业理想,引导他将自己个人的价值取向同国计民生联系起来。这样进入人生的第三阶段——成事阶段。这个阶段会像“木生火”般的热烈而美艳,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服务于社会的初始阶段。

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教育他们把个人的人生实践同人民福祉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的德性品质对于他以后的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显重要。当一个人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时,很容易放弃原则,迷失方向。只有智慧高超、意志坚强的人,才能经得起诱惑、顶得住压力,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置得失安危于不顾,取大义而舍小利,舍小家而为大家,将自己的个人实践同伟大的社会变革联系起来。我们熟知的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都是放弃了在国外发展的美好前景,毅然回国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当中,并最终取得“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立下了不朽功勋。光照后人,利泽千秋,这是“火生土”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也是人生第四阶段——“成功”阶段。能使个人的事业为公众谋福利,从而将业绩转化为一种功德,大行德广,兼济天下。所以,德育工作对人生的高度和远度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具有道德教化功能,也是通过具体形象认识世界的途径。不仅促进身体机能协调,也丰富和愉悦人的精神。我们都爱追求美,美有内在美和外在美,我们不仅应有感知外在美的能力,还应具备品评内在美的水平。品德高尚的人就会给人以美的感受,贪得无厌阴险狡诈的人就不同了,很难让人想象到美。所以,由“土”生“金”是德育影响美育的华丽转身,也是人生功成名就的阶段。

当然,以上五育不是分阶段进行,只是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而已。因为历史长河总是在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个人每一次对自我的超越都是一次本质的提高。让五育协调并进,互相促进,就会避免学生在某一方面出现“短板”,从而影响整体的发展。

西汉董仲舒认为,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经过五育严格训练的学生,才能明是非,辨美丑,分善恶,自觉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做到“施仁布德、明公正义、克己复礼、智勇双全、言而有信”。

综观如今的校园事故和社会乱象,当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有很多娇生惯养、好逸恶劳、理想淡漠、不知感恩,甚至违法犯罪时,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为学生尽心尽力,尽可能提供更好的条件,让他们好好读书,长大成才,最终却没能取得相应的结果。是不是我们只关注了学生学业的好坏,却忽视了他们心灵的成长,最终导致学生性格扭曲,心灵变态,不知廉耻,自私自利。我们只看重学生能考取多高的分数,而没有考虑到他们内心不堪重负,亚历山大的感受。让我们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童真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巧妙地引导加以适当的帮助,培养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当然,教育学生只靠学校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五行”幻化的思维理念重新审视“五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全心全力,尽职尽责,让“五常”风尚重新回归,努力营造和谐社会,共同实现中国梦想。

猜你喜欢

五育劳动素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