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捷申病的流行、诊断与防治
2016-10-21李广德
李广德
摘要:猪捷申病也称为传染性脑脊髓炎,主要是由于感染猪捷申病毒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通过损害中枢神经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神经症状,主要特征是患猪敏感、震颤、瘫痪、麻痹以及惊厥。本文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为广大养猪者提供防治该病的参考。
关键词:猪;捷申病;流行病学;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3-0105-01
1 流行病学
猪捷申病毒只能够以猪作为宿主,且任何年龄的猪都比较容易感染发病,其中感染性较强的是幼龄仔猪。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尤其是隐性感染猪是非常重要的传染源。猪只感染病毒后,通常在脑脊髓中寄生,通过唾液等分泌物和粪便等排泄物会排出到体外,健康猪群往往是由于采食的饮水和饲料被病毒污染,经由消化道引起感染。猪群感染该病毒后,通常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带毒,妊娠母猪的带毒期一般能够持续大约3个月,且能够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发生感染;未妊娠母猪的带毒期通常持续大约2个月。感染猪只能够长期、持续、大量的排出病毒,一般呈间歇性排毒,这主要是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该病毒具有很多种血清型,且在普通猪群中能够出现几个血清型同时流行,但其中血清1型是具有强毒的类型,也只有该类型才能够导致暴发和流行。另外,即使猪只的外观正常,也能够分离得到病毒,表明猪只可能存在广泛带毒的现象或者隐性感染。另外,仔猪断奶后进行混群饲养,也容易导致该病毒进行传播扩散。
2 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呈散发,且在大型养猪场能够形成地方性流行。该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在4~28天。病猪开始发病时,体温升高,一般能够达到40~41℃,有时甚至更高,具体可见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后肢麻痹,继而出现共济失调,前后肢发生瘫软或者呈犬坐式。随着病程的进展,出现脑炎症状,四肢变得僵硬,站立时会将头朝向一侧倾斜,肌肉、眼球出现剧烈的震颤,同时还会出现阵挛性惊厥。当病猪受到外界刺激时,还会发生剧烈的角弓反张,对声音非常敏感,大声尖叫、惊厥,通常能够持续24~36h,接着体温突然出现降低,然后处于昏迷状态,经过3~4天死亡。母猪感染该病后会出现繁殖障碍的症状,具体表现无法妊娠、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如果母猪在妊娠1~15天内感染该病毒,胚胎会发生死亡,且被母体吸收,减少产仔数;妊娠大约30天感染该病,会导致胎儿死亡率提高到20%~50%;妊娠经过45天后感染该病,会导致胎儿死亡率提高到20%~40%。如果妊娠母猪在中后期感染该病,通常会产出木乃伊胎、腐败死胎或者新鲜胎儿尸体的某一部分发生水肿和畸形。
3 诊断
实验室诊断可以通过取感染病毒病猪的脑或脊髓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然后将其接种在猪肾细胞上进行培养,并通过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对病毒及其血清学进行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目前常使用的方法是在病料中提取病毒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其核酸进行检测。
4 预防
由于该病毒在pH值为2~9的环境中也能够数月保持活性,因此在从外地引进行新猪时,必须进行严格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保证猪舍清洁卫生,每天及时清除圈舍中堆积的粪尿和垃圾,还要坚持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另外,该病毒照射日光和紫外線时容易发生死亡,因此可适当增加舍内光照,也可安装一定数量的紫外灯,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将其杀灭,同时注意保持地面干燥也有利于杀灭病毒。该病毒对高温通常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但使用次氯酸钠和70%的酒精能够将其杀灭。此外,猪群要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注意增加日粮中能量饲料的用量,还要注意防寒保暖,使机体抗病能力提高。猪场既要对猪群早期采取疫苗接种,最好能够实行自繁自养,尽可能避免从外场引进猪只,同时还要严格确保引进猪只的质量。
可以使用抗菌药物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将病猪立即进行隔离饲养,控制病毒无法从发病猪舍扩散至健康猪舍。另外,还要避免工作人员随意串舍,对病猪粪便进行妥善处理,防止猫、狗等动物随意在猪场活动,赶走飞鸟,消灭老鼠,及时用药,随时将疑似病猪或者病猪从群中清除。
5 中西医疗法
病猪可灌服由50mL水、3g溴化钾、3g碘化钾、3g溴化钠组成的溶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2天。病猪每次静脉注射60~150mL25%葡萄糖注射液、10~20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每天1~2次,连续使用2天。病猪还可每次肌肉注射5~25mL安痛定注射液、10~20mL10%的磺胺嘧啶注射液,每天2~3次。
另外,病猪也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取12g栀子、12g远志、9g连翘、1.5g朱砂、12g白芷、12g生地、9g黄连、12g薄荷、12g防风、15g菊花、12g天竺黄,添加适量的水进行煎煮,然后取药汁给其灌服1次,每天1剂,连续使用2~3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