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外阅读实效之我见
2016-10-21袁庆
袁庆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一要求使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上,仍存在不足:教师只是布置了课外阅读,但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只是流于形式;或者教师提出了课外阅读要求,但缺少恰当的方法指导,到底应该读些什么,怎样读,学生一片茫然。众所周知,阅读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高雅的情趣。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有着其他活动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真正使语文教学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就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笔者提出几条粗浅的看法。
一、制定计划是前提
可行的计划是先决条件,做起事来才能有条理,时间就会变得充足,效率才会有提高。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外阅读的规划、目标、内容、总量、活动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阅读量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阅读目标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从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层次的目标。我采用“自主性”和“计划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自主性”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时事新闻、科学知识、文艺作品、历史故事等不同的门类,进行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具体指定读哪本书。“计划性”是指着眼于课本的单元主题从而确定我班每位学生一个学期内必须读完的书。
二、扩充阅读基地是保障
浓厚的阅读氛围是学生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书本无处不在,阅读主动性就会油然而生。为此,我在家长的协助下专门在本班设立图书角,在学期初号召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5本书,并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传阅,达到资源共享。
在形成一定量的图书资源后,采用定时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读和午读时间,把语文课、阅读课等有机结合。
为将阅读氛围辐射到家中,我还要求家长每天在家中和孩子“亲子共读”30分钟。阅读基地的拓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激发兴趣是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来自哪里?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首先 创造愉快、欢乐、和谐、融洽的读书氛围是兴趣的起点,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但不喜欢带有明确任务的阅读,尤其不喜欢试卷上的阅读分析。在最初的阅读阶段,让学生无任何目的地阅读,发现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逐步过渡到适当的摘抄,做阅读卡,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動让学生展示阅读收获,比如举办朗诵会、故事会、讨论会,甚至可以组织表演活动等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阅读的热情。
再次,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过度的引导学生追求标准阅读答案,对学生稍有偏颇的回答冷酷的否定,这极大地打消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阅读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为学生的性格、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读本的理解必然会有不同。只要是孩子全身心投入阅读的成果,我们都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课外阅读才可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四、教给方法是关键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确。学生更多的是关注故事情节而已;有的读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丰富语言表达。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他们不但要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我的做法主要是结合阅读教学,向他们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常言道:“好记忆比不过烂笔头”,阅读不作笔记,犹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因此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首先进行圈点勾画,把描写精彩的句子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勾画下来,简要的批注自己的阅读所感,这样读思写结合,印象才会深刻。其次可把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材料摘抄下来,日积月累,既能增强记忆,又能积累知识,这还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式。再次是写故事梗概,把读本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等进行归纳缩写。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能力。最后是写读后感,写出自己的收获、疑问和评价都可以。总之,做阅读笔记的各种方法很少孤立使用,常常交叉、同时使用的,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读本内容和阅读目的而定。教师要经常予以督促、检查,使他们养成习惯,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周我会把学生多种方式制作的读书笔记在班上展示交流,互相学习,又提高了自信。
五、学科融合是途径
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学科整合。”可见,语文跟其他综合学科有着密切联系,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沟通,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我经常给学生介绍各种读物,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科普等通俗少儿读物,希望他们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情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如教学《 小池》,我让学生画一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丽画面,让他们更进一步感受诗歌中蕴含的色彩美,教学《快乐的节日》让他们学唱这首歌,既便于课文的背诵,有体会到了音乐旋律的优美。
有人说:“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