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噪声对居民区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2016-10-21孙辉辅
摘要:随着城市道路的修建,交通噪声扰民问题日益尖锐,人们对于道路两侧环境的改善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介绍了道路噪声的组成,分析了城市交通造成的危害,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噪声污染,提出了几点降低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危害;防治
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大以及行车速度的加快,由道路原因、机械摩擦振动产生的噪声、车辆发动机产生的轰鸣声等交通综合因素形成的城市交通噪声就会越强[1]。交通噪声是城市居住区中危害最大、数量最多的噪声源。交通噪声声源流动、声级高、干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严重扰乱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2]。特别是噪声敏感路段,比如贴近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更应该严格现实交通噪声[3]。因此如何控制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特别是道路沿线建筑物密度和人口密度都较大的区域,已成为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交通噪声的形成
城市交通噪声的强度由交通流量、车速、交通工具的特点和驾驶行为所决定。在道路行驶的机动车辆所发出的噪声主要包括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和轮胎噪声。城市交通噪声是路面噪声叠加的结果,而路面噪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车辆的车型、行驶速度、运动状态以及路面构造等。不同车型的汽车载重量和马达功率的大小不同,产生的噪声水平也不一样。车辆行驶速度的快慢与噪声的能量和频率密切相关,车辆行驶速度越高噪声就越大,行车速度加倍后激发的噪声大约增加6dB。机动车的车流量越大,交通噪声就越大,车流量不均匀,车辆在交通高峰时段的噪声要比车流密度小时高。当汽车的加、减速运行状况增多,相应的动力系统噪声和制动噪声明显增大。路面质量和平整程度也对车辆噪声有很大影响,平整路面可以降低整车的振动噪声,具有降噪功能的阻尼、多孔弹性和排水等路面,可明显降低交通噪声。
二、城市交通噪声的危害
随着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问题逐渐加剧并成为制约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各类环境污染事件投诉中,噪声污染投诉率最高,占70%左右,已成为污染投诉事件中的主要方面。人们长时间暴露于高分贝的交通噪声环境下会引起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生理疾病以及容易紧张、疲劳、烦躁等心理疾病。因此控制城市市区的道路噪声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
1.降噪路面的应用
降噪路面是是在经过压实后的普通路面结构层上再铺装一层空隙率非常高的沥青混合面料,通常各地视所用材料的不同空隙率在15~25%之间,有的也可高达30%。由于轮胎与路面泵吸作用被挤压喷射出来的空气通过特殊材料的孔隙通道逃逸出去,从而降低了泵吸噪声的声能量,故大大降低了交通噪声水平。降噪路面在国外被称之为多空隙沥青路面,或者叫做沥青透水(或排水)路面。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降噪路面有:多孔性沥青路面、超簿磨耗层沥青路面、橡胶沥青路面、SMA路面等,为了获得较好的降噪效果,采用粒径小、构造深度适中、空隙率多的低噪声沥青路面,能使得交通噪声降低大约4.2dB。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降噪路面在有效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路面的排水性能,使雨天的路面安全通行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2.建设城市道路绿化带
在道路两旁建设绿化带,是最常见的城市道路降低交通噪声污染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理想的选择。树木具有噪声衰减作用的特点,不同品种的植物具有不同的降噪效果,植物的种植结构对降噪作用也有很大影响。据资料介绍,宽度大于10 m的城市绿化林带,可使环境噪声降低4~5dB(A)。另外,选择适合的城市绿化树种所建造的绿化林带,能有效吸收机动车尾气等有害气体,以及吸附空气中漂浮的微尘(pm2.5~pm10的粉尘微粒),并可续存公路排水从而改善局部小环境,还能起到防强光目眩、预防疲劳驾驶和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建议加强道路绿化,在有条件的空间设置绿化降噪林。在道路与路侧建筑间绿化空间内通过种植乔木、厚密灌木丛或厚草地,来减弱声反射,增加噪声衰减量。为了保证绿化带降噪效果,要求林带宽度不宜小于10m,长度应不小于噪声敏感目标沿道路方向的长度,应选择枝繁叶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植物,乔、灌、草应搭配密植,乔木高度不宜低于7m,灌木不低于5m。
3.设置声屏障
由于波具有反射、折射、衍射、绕射、透射等性质,声波也不例外,声屏障正是利用声波的这些特性达到降噪效果。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音,設置道路隔音设施是治理道路交通噪声的措施之一。因此,在高速路、快速路、高架桥、干线性主干道和立交,临近居住区、学校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可考虑设置声屏障。但由于声屏障的类型各异,所以在降噪效果、造价、景观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选用声屏障时,应根据受声点的敏感程度、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来合理选择适用的声屏障类型。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私家车的拥有量也达到了空前水平,但是也带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如造成交通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噪声扰民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因此,预防和治理城市道路噪声,改善沿线居住区声环境从而提高沿线居民的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应从沿线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有效减少和降低交通噪声干扰,针对不同路段、不同交通噪声防治区域及交通噪声污染的不同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实现综合降噪的目标,保障日常的正常生活和休息环境。
参考文献:
[1]潘琼,袁兴中,曾鼎文. 低噪声沥青路面对缓解交通噪声的技术探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7,(2):62-64.
[2]谢浩,刘晓帆. 控制居住区交通噪声的建筑措施[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73-75.
[3]解宝灵. 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影响[J].山西科技,2003,(4):31-32.
作者简介:孙辉辅(1992-),男,贵州毕节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湖北工程学院本科在读。